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伍斌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连续签约十八年的中国歌剧艺术家田浩江,要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的舞台上“转变身份”,演出“自传体原创舞台剧”《我歌我哥》。上周,当他带着欧洲著名舞台设计师AlexanderPolzinTA踏进大剧院时,一边惦念着与多明戈同台演出的法国歌剧,一边还在琢磨着为 《我歌我哥》再做修改。“常常写着写着天就亮了,体重已经减了15磅。演了30年的歌剧,这是我第一次写剧本,也是第一次演这样的东西。这一切不为别的,只因为出自我心灵深处的话语不吐不快,只能由我挣扎着来写。 ”
谈到创作《我歌我哥》的缘由,田浩江经常不得不控制往事带来的复杂感慨。 “那一年,我正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歌剧《波希米亚人》,哥哥病危,我必须在纽约前后两场演出间隔的三天里,赶回北京看他。哥哥与我相差八岁,曾是一名军人的他,当时在北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职工,甚至没有自己的住房。一别多年,兄弟间长期的误解和隔膜似乎让我们陌生。然而,病房的最后三小时,却成就了兄弟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坦诚以对的相聚。”田浩江说。哥哥第一次知道,田浩江在异国的掌声鲜花背后,有过卖艺街头、洗碗打工的艰难;田浩江则第一次发现,哥哥原来有那么多音乐梦,音乐天赋如此出色。他们弹着吉他,唱了许多青少年时代的歌,往事和老歌,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重新认识彼此。 “那三小时没有哀痛与悲伤,也完全不和哥哥触及生离死别的绝望。在欢歌笑语中,我们挥手告别。 三个小时后,我赶回纽约;三天后,哥哥去世。在纽约大都会的化妆间,那三个小时所经历的人生感悟还在持续,让我在演《波希米亚人》的时候几乎进入一种疯狂状态……”
田浩江表示,时空交错的恍惚、传统老歌与歌剧文化的对撞、人性深处的真情袒露,以及中国变革过程中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让自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渴望。在意识到“憋不下去”之后,他终于决定做一个面对四五百人演出的舞台剧,并组建了一个国际创作团队。 “舞台上有戏剧冲突,有抒情老歌。我有时怀抱吉他自弹自唱。但不是歌剧咏叹调,而是流行歌曲。在1983年出国之前,我就是北京小有名气的流行歌手。”他说,“本来我只有一个与大家聊聊我和我哥的愿望。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无论成败与否,我还是想去尝试。表演将是诚实的,平平淡淡。”
图为田浩江(左),田浩江与哥哥童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