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投行的研报对上市公司的股价究竟有多大的影响?想揭开这个秘密并不难,你只需要看一看最近中国东方航空(600115)H股的走势就明白了。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大型枢纽航空公司无疑是短期资本市场上的明星。4月23日至今,其H股股价从2.26港元最高升至2.77港元,区间最大涨幅为22.5%,即使是在欧元区危机再度发酵的5月9日之后,股价仍维持在2.55港元左右,11个交易日的累计升幅达12.8%。
而同期,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5.1%,中国的另两家航空巨头中国南航和中国国航(601111)的H股最大涨幅仅为17%和15%。
有观点认为,国产航空煤油出厂价的下调是东航股价上涨的催化剂。自今年5月1日起,由于每吨航空煤油价格同比下降1.6%,将令航空公司的综合采购成本每吨下降129元。在东航、南航和中航的总成本中,航油成本约占40%。
也有观点认为,东航逆市上涨是因为前期股价跌幅过大。事实上,东航是今年第一个发布盈警的航空公司,公告中,东航预估今年首三个月的盈利状况将恶化。但是,4月下旬东航的一季报却显示,东航撇除一次性收益后的纯利高达2.67亿元人民币。明显好于之前众多投行预期的1.6亿元人民币至2亿元人民币区间。
不过,记者倒是认为,推动东航股价上涨的最大动力应该是幕后的投行因素。
曾几何时,投行屡屡对外宣称研究部门和自营投资部门之间有“防火墙”,研究部门的投资建议并不能影响投资部门的决策。但是,两者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分析投行研报和被推荐公司股价之间的联系,发现除了2008年部分时段内关联度为负外,其余时段的关联度都相当高。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如果一只沉寂已久的股票突然受到投行的密集关注,则其上涨的可能性很大。去年,这种情形就发生在中海集运(601866)和中国远洋(601919)上。前者短短的6个月间上涨了150%,后者上涨了100%。
所谓的密集关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研报的数量。去年10月,当中海集运跌至2008年后低点时,投行们发布的研报突然增多,短短的半个月间,就有23份研报出炉。
在这次东航上涨前,投行的研报也罕见地增至18份。
实际上,东航是内地少数在美国发行ADR(预托证券)的上市公司,“A股+H股+美股”的架构令其股价可以被市场上很多“隐形”的衍生产品追踪套利,有时,正股1%的波动就可以在衍生产品上造成10%的效果。
因此,投行们在操作时会遵循某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记者曾将华尔街惯用的一种目标价计算方式套用于东航,发现目标价和实际达到的价位惊人的准确。在最新的目标价预测中,中金公司给予东航3.05港元,汇丰给予3.2港元,而高盛给予4.4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