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座次如约而至。5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2011年两岸四地的近300个城市竞争力指数大排行,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
据悉,这是《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连续第10年出版,以“竞争力:筚路十年铸一剑”为主题。今年的结果相比2010年的排名,总体差距有所缩小。
从去年总体格局看: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2011年相比2010年总体格局变化情况: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但位序变化还是相对剧烈的。比如,此前的2010年和2009年,北京的排名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都位列上海之后,但这一次则超越上海成为内地排行第一的城市。
蓝皮书指出,上海市的排名下降一位的原因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390万,这是影响上海排名的数据方面的原因。
蓝皮书认为,上海特别是东部城市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新的关键时期,其相关产业的转移,是竞争力下降的主因。这也成为上海加快产业转型的机遇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周年之际,蓝皮书还对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行了十年回顾。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十年。城市作为国家创富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显著,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但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收效不大。
根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尽管中国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但过去10年时间,286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均值下降了1.1%,这反映出城市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转变发展方式,仍以“摊大饼”为主。
蓝皮书认为,过去十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不完全城市化,而土地过度的城市化。这种问题导致诸多后果:首先,城市空间结构的失衡,中心与边缘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次,产业结构的失衡,房地产业过度繁荣;第三,需求结构的失衡,内需不足;第四,要素结构与经济动力的失衡,主要依靠大量消耗土地等资源推动城市化发展。
蓝皮书建议,中国城市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比如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实业发达的活力城市、多元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