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前两天,家里亲戚来上海,正赶上家电卖场促销,索性淘汰了旧手机,买了一款安卓系统的手机。新手机是触摸屏,里面又安装了不少软件,亲戚第一次体验了手机上网的乐趣,一口气把各种新鲜功能用了个遍:用手机看新闻、查天气预报、看GPS地图、听歌拍照,不亦乐乎。谁料,乐极生悲,当月账单来了,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月末用手机上网1天,手机上网费高达96.24元。
回到家乡,亲戚拨打了中国移动客服热线,客服人员介绍说:你们没有选择手机上网套餐,流量费每兆10.50元,当天用了9兆左右,所以收取96.24元。客服表示,如果选择包月套餐,5元钱就可以使用30兆上网流量。不过,亲戚早已心生畏惧,彻底关闭了手机上网功能,直呼再不用手机上网。
上网套餐30兆5元钱,等于每兆流量只需0.17元。套餐价与非套餐价相比,相差61.8倍。虽说这是当地移动公司的定价,但即便在上海,是否参与套餐,其资费也并不相同。对不知情的消费者而言,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
这几年几大移动巨头纷纷宣称降低了资费标准,但为何不直接降低各项服务价格,而要通过名目繁多的“套餐”来实现?既然有套餐,也就有非套餐,这两者的差异,或许就能产生大量利润。更何况,这套餐与套餐之间,还有值得改进之处。
笔者简单浏览了运营商的官网,仅大类套餐就分为动感地带、全球通、神州行3种,每种之下还有子套餐,什么动感地带短信套餐、动感地带聊天套餐、动感地带网聊套餐等等,子套餐下还有不同金额的套餐。尽管种类众多,但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客户只能获取单方面的优惠,无法获得全方位的优惠。比如,客户选择短信套餐,那么发短信很优惠,但打电话就不便宜;如果选择了聊天套餐,打电话是便宜了,但发短信就不那么优惠。问题是,大多数人既要打电话又要发短信,但只能选择一个基本套餐,这当中的遗憾和不便,也就转化为运营商的利润。
另一方面,套餐的金额设计也有讲究。比如,手机上网的移动数据套餐中,有一档是20元套餐,提供150兆流量,再往上就是50元套餐,可以享受500兆流量(超出后均1元/兆)。但20元和50元之间,并无其他品种。一些朋友屡屡抱怨,选150兆的吧,不够用,超出的要额外花钱;选500兆吧,难以用足,感觉还是多花了冤枉钱。这种“低不成高不就”的尴尬,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套餐中。
各大运营商曾多次宣布短信资费、通话资费已低至多少钱。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优惠都对应着不同的套餐,百姓有时难以直接或者同时享受到。看来,移动资费的真正降低还有“潜力”,而“优惠套餐”也还有许多继续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