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利率市场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07: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0.8倍。

  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就长周期来看,属于货币政策常态调整。相比之下,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尤其是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堪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历史性跨越,其后续效应,大可以比拟为“一石激起千层浪”。

  双向利率浮动首先冲击的对象是长期被刻意维持的银行利差。根据估算,调整后的银行一年期存贷款最小利差将从原先2.404%大幅收窄至1.473%,降幅达到近四成。而为了应对法定最小利差大幅度收窄,此前全赖利差赚得盆满钵满的银行部门除了通过业务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表内业务可倚赖的出路无非是两条,即,在上限提高的情况下尽可能压低存款利率,或者在下限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贷款利率。

  压低存款利率因条件制约无法实现。如本次调整施行后,资金最为宽松的国有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两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继续执行基准利率,而三个月、半年与一年期定期存款则已较基准利率有所上浮。至于资金较为紧张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其存款利率大体都已按照基准利率1.1倍予以执行。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显而易见。大体来说,虽然此前中国的储蓄/利率弹性一直很低,但是国际经验表明,伴随经济高速增长,高储蓄率可能持续的时期大致在25~30年间,中国的情况则已经逼近这一极限,储蓄连年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其背后的机理则是: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体中会成长起一些规模庞大、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各种信息和监督机制也会不断完善,此时,更多的企业采用非银行融资方式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消费以及投资意愿不断提高,出于储备性动机的储蓄意愿则会降低。

  在存款利率有所上升的情况下,银行保持利差的唯一选择是抬高贷款利率,而这,将从根本上扭转久治不愈的、低利率环境下资金竞相投向国有企业的金融扭曲。中国真正具备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有望在银行激励相容的情况下大幅度改善“贷款难”困境。

  当然,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利率市场化需要制度环境整体配套,其中除了银行自身效率提升,还包括银行市场竞争格局、监管机构监控能力、资金供给规模结构,以及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匹配程度等几乎全方位生态优化。因此,我们期待央行迈出的这一“小”步,能够在此当口,倒逼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改革与发展。

热词:

  • 利率市场化
  • 存款利率
  • 存贷款基准利率
  • 利率浮动
  • 央行
  • 股份制商业银行
  • 货币政策
  • 定期存款
  • 低利率
  • 表内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