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5日 1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意味着严格的存贷款利差管制出现松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全面提速。面对这一市场呼吁已久时刻的到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倒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从各家银行几天内不断调整存款利率现象就可见一斑。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是可喜的一步。利率市场化不仅将对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提出巨大考验,而且更考验金融机构的创新精神。但利率市场化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而是为了鼓励银行的产品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理顺资金配置的价格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发展。银行业只有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加金融市场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通过更多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来提高竞争力,才是银行业转型的出路。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创新是利率市场化的有力保障。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应鼓励金融创新。其中除了银行自身效率提升,还包括银行市场竞争格局、监管机构监控能力、资金供给规模结构,以及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匹配程度等几乎全方位优化创新。

  利率市场化将推动银行业的洗牌和创新,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压力可能加大。

  农信社包括农商行、农合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居垄断支配地位。但由于竞争主体的缺失,难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部分农信社仍然固守原有理念沿用传统模式开展业务。农信社创新产品大同小异,产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替代性,金融创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创新力度有待提高。

  同时,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具有深厚金融理论基础和精通银行实务的专业人才,更缺少既熟悉传统金融业务,又熟悉投资和风险管理等现代银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农村金融创新的理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较低的层面。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差,制约金融创新能力,也使得农信社在利率市场化的软环境中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认为,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服务中有着无穷的创新空间。

  金融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灵魂和驱动力,全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是破解农村地区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各地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信用建设、抵押担保机制、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创新力度不足、观念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和服务方式同质化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需要。

  

热词:

  • 金融创新
  • 存贷款基准利率
  • 金融理论
  • 金融产品
  • 金融改革
  • 利率市场化改革
  • 农信社
  • 金融业务
  • 创新空间
  • 创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