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蜀腴风味,借壳归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8日 14: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民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从小怕辣,怕胡椒粉更怕胡辣子。有一次吃辣酱豆腐汤,呛得热泪喷涌,还流鼻血。所以听老上海聊起川菜,并无兴趣,但也记住了“蜀腴”这个老字号,据说最早是一家茶馆,因生意越做越大而成酒家,后来开到汉口,再后来登陆大上海。人见人爱的招牌菜是水煮牛肉,也是张大千的最爱。张大千到了台湾后也曾指导家厨如法炮制,遂列大风堂菜谱。

  川菜风行沪滨,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继徽菜后的又一卖点,大雅楼、美丽慎记、都益处、陶乐春的相继开业,让老上海领教了蜀中风味。陶乐春的招牌菜有颜承麟创新“贵妃鸡”。1928年春,郁达夫宴请金子光晴、内山完造和鲁迅夫妇,就选在“陶乐春”。我还发现上海餐饮业四大女老板,锦江的董竹君、梅龙镇的吴湄、洁而精的龚家华以及九如的老板(姓名忘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又麻又辣的食物招徕吃货。九如主打湘菜,不让川菜专辣于前。当时的新女性难道与今天的美眉一样,都是头顶一把火的“唯辣主义者”吗?

  不过蜀腴的有名,不在于一水的辣火,也有清鲜见长的菜肴,比如香酥全鸭、清蒸燕窝、核桃酪,还有豆青泥等,都是点击率很高的名品。张爱玲可能也是“辣妹子”,因为她在小说中多次提到蜀腴。电影《色·戒》在开头就以太太们的一桌麻将为背景,替“蜀腴”做了一次植入式广告。

  据食评家江礼旸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餐饮市场已经完成了八大菜系的架构,唯川菜的麻辣常令市民望而却步。于是,蜀腴川菜社当家大厨何其坤与其师兄弟们创造出一套“南菜川烹”的方法,以轻麻微辣适应市场,酸甜咸鲜烘云托月,杨柳新曲风靡一时,被人冠以“海派川菜”称号。建国初董竹君接管锦江饭店餐厅,也请何其坤为总厨,更使海派川菜名盛一时。锦江的成功转型,何大师功不可没。

  前不久,孔家花园在肇嘉浜路明珠大饭店三楼开了分店,老板杨子江请我与江礼旸一起去品尝李兴福大厨的何派川菜。李兴福13岁就进了顺兴菜馆学生意,后拜何其坤、钱道远为师,继承了何派川菜的衣钵,1956年进绿杨邨任厨师长。李兴福烹制的干煸鱼香肉丝、干烧鳜鱼、灯影牛肉、香酥鸡等招牌菜,深受食者好评。九十年代他还去香港参与创建绿杨村分号,任行政总厨,却天天要立灶头,光是回锅肉就累计炒了三万份,连陈方安生都成了他的粉丝。香江两年,不仅收回投资,还赚了一个绿杨村回来。

  这天,我们品尝到的冷菜有蜀腴白切肉、陈皮牛肉、珊瑚白菜等,珊瑚白菜以大白菜为原材,稍作腌制,口感生鲜脆爽,诚为下酒妙品。热菜中的蜀腴香酥鸭,皮脆肉松,椒香浓郁。干烧大明虾色泽鲜艳,轻辣带甜,突出了虾的本鲜。软兜带粉用鳝背与番薯粉条为食材,一汆出锅,加料即成,鳝背肉嫩滑无比,劲道恰当的粉条吃足了卤汁,口感肥腴。还有一款家常大乌参,与本帮虾籽大乌参可有一拼,鲜香滑爽,酥而不烂,略有弹牙。家常与鱼香、怪味并肩为川菜三大味型,由何派川菜提升至一个新境界。蜀腴粉蒸牛肉来自民间,但登堂入室后,并没贵族化的矫揉造作,依然以本色诚恳待人,食后回味悠久。其他如腴香肉丝、生爆鱿鱼卷、川东霸王肘等,都是值得点尝的招牌菜。

  目前市场上新派川菜不少,但有些属于无厘头,何派川菜为海派文化一种表现,在孔家花园得以传承发扬,是值得举觞庆贺的。

热词:

  • 川菜
  • 风味
  • 陈皮牛肉
  • 金子光晴
  • 粉蒸牛肉
  • 借壳
  • 白切肉
  • 招牌菜
  • 贵妃鸡
  • 辣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