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闻看多了,总觉很多怪事已是见怪不怪。比如,“东莞市打击制假售假,力争8月前打掉两个‘保护伞’”(《广州日报》7月10日),这指标就定得怪,为何一定是“8月前”?为何只打两个“保护伞”?
再比如,“深圳交警开罚单,签名竟是‘△’”(《新快报》7月10日),也挺怪。但深圳市交警局却说,此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无法让人释然了。制假售假如此猖獗,到底有多少“保护伞”,相关方面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如果不是迫于上面压力,他们恐怕个“指标”也懒得定呢。又假如要是跟深圳市交警局这样“护短”,或者打击“保护伞”的自身就是“保护伞”,又该咋办?
当然,打击犯罪总比不打强,而且,类似“‘三打’后汕尾市区煤气降二三十元”(《南方日报》7月10日)这样的,连猪肉都因此每斤降低两三元,亦可见“三打”对改善民生有直接的关系。
但也有一种“打”——打麻将的“打”,却易生出是非。比如“深圳政府福利房变身麻将馆,业主是政府单位职员”(《南方都市报》7月10日)。老板的亲戚说了,赌徒们完全不用担心查赌,因为老板罩得住,老板就是权力系统的人,老板娘也是有身份的人。什么叫“罩得住”?罩者,“保护伞”也。且看其能否被打掉。
又论及“深圳四大名校等8所高中正取生不招非深户”(《广州日报》7月10日)的现象,很多人或许也是见怪不怪了。有人大代表呼吁:做强民办教育。但我倒有保留看法:既然人大代表明知民办教育多为有钱人开的,那么,更多的身处深圳中下层的外来人口,他们的教育问题又该谁来解决?同样,“东莞1.36亿元为莞籍大学毕业生发津贴”(《羊城晚报》7月10日),也事关社会公平的问题。凭什么同为纳税人的常住东莞的外地籍学子就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显然,更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以及消除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和分化,才是刻不容缓的事。
然而,“广州公办幼儿园收费将提高”(《信息时报》7月10日)的消息却告诉我们,除了更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之外,还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毕竟高物价之下,公办幼儿园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