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陈玺撼
身背骂名的“地沟油”或将借助“上天”为自己正名。记者昨天从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荷兰皇家航空与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本月中旬,2000吨产自本市的地沟油经加工处理成生物柴油,将由荷兰方面收购,进一步制成航空生物煤油投放市场。
“地沟油”摇身一变成高附加值航空用油,利润更加可观,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将从利益链条上彻底切断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可能。然而记者走访沪上生物柴油企业和专家,另一种意见却认为此举要成真 “有点悬”。
“其实从技术角度而言,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已经可以实现。”上海大学循环经济学院专家向记者表示,简单而言就是在油脂里加氢,经过脱氧、脱羧等反应得到烷烃并进一步得到异构烷烃,形成与石化燃油基本相同的组分,这种生物航空油的指标甚至优于现有的石化柴油。早在2009年,中石化就已经成功研发了地沟油转为生物航空煤油的研发技术,这种航煤相比传统以石油为原料的航煤并不逊色,还具有很好的降低碳排放的作用。去年年底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杭州石化已经实现量产。2020年,国内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三成。
虽然技术上没有难度,但地沟油要变成航煤,要过成本关。同样以地沟油为原料,目前航空用生物煤油的销路就不及船舶、锅炉和汽车用的生物柴油。一家地沟油末端处置企业的技术总监指出,航空用生物煤油的转化过程要用到氢气,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添加氢所消耗的能源及设备的折旧、催化剂等成本,远远高于甲酯化的生物柴油,大约是两到三倍。
其次,地沟油制成的航煤还要过市场关。提供相同量的原料,加氢生物煤油的产出率要比甲酯化生物柴油的产出率低十几个百分点。以每年的市场需求量而言,航空燃料也仅仅只是其他领域用柴油的10%左右,同时两者的国标价格差距也不大,因此油脂处置企业为争取更多的订单,自然更愿意选择生产车、船用生物柴油,而非航空用生物煤油。
对于市场前景,绿铭环保的执行总监张英文也持谨慎态度。他坦言,与荷兰方面的合作是探索性的,要花上几年时间“分步走”,先做原料商,对外出口“地沟油”,对方产销航空用生物煤油取得的利润,双方按约定进行分配,等时机成熟了,再成立合资企业,直接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最终实现国内生物航煤的民营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