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期盼“妈妈老师”多起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 04: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据有关报道,在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第一中学,有位名为王建平的女教师,8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心灵之约”信箱,与学生通信5000余封,被留守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

  众所周知,在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调节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壮观场面,由此造成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被托付给老人、亲戚等照顾。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亟待改变。

  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苦痛,不仅在于物质匮乏,更在于情感空虚。他们从小在孤独中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在人际交往、性格塑造等方面出现问题。不论是学习障碍,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抑或是青春期的成长烦恼,留守儿童都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舒缓和支持。

  “妈妈老师”王建平的做法,就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这些孩子干涸的心田。通过一封封书信,那些留守学生“沉默的声音”得以表达,情感诉求也寻找到了表达的出口。在书信交流的过程中,王建平既要承担“老师”的职责,给予留守学生思想引导和知识传授;也要扮演“妈妈”的角色,给予这些孩子生活指导和情感慰藉。

  难能可贵的是,王建平不仅用细腻的笔触、真诚的语言,通过“心灵之约”来感动这些留守学生,更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妈妈老师”的内涵。她多次从收入中挤出一些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至于为学生买药、将学生带回家吃饭的事情,更是不胜枚举。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关爱留守儿童,人们更多地把目光停留在“填饱肚子”。其实,与营养午餐相比,“心灵启迪”的情感慰藉同样重要。

  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而种子的生根发芽,自然离不开浇灌。一方面,我们希冀有更多关心这个特殊群体的“妈妈老师”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也期盼全社会都重视并行动起来,切实保障这些孩子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办公室)

  许 滔画

热词:

  • 妈妈
  • 老师
  • 留守儿童
  • 妈妈老师
  • 留守学生
  • 情感诉求
  • 知识传授
  • 华中师范大学
  • 性格塑造
  • 买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