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抓取特点翻新意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08: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铁道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于建勇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这就是 “回环”。

  “回环”是上递下接、语序循环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使语句整齐、语意精辟。

  《身在中间站 决不站中间》 (载于本报6月27日A1版),就是采取回环的方式制题,使人看后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本文报道的是太原铁路局大同车务段柴沟堡站实现安全生产38周年的事迹。在全路,像这样的中间站星罗棋布、数以千计。如何让鲜为人知的柴沟堡站迅速 “抓住”读者,作者在开篇中写道:

  “柴沟堡站——一个1908年修建、1910年通车的百年老站;柴沟堡站——一个中国自建铁路史上最早的自筑车站;柴沟堡站——一个由中国铁路工程先驱詹天佑亲笔手书站名的历史性地标。”

  寥寥数语,特点凸显。就像美术中的速写,线条不多,贵在传神。其实,就简洁、快捷而言,新闻和速写是相通的。

  新闻与速写相结合,产生了 “新闻速写”。新闻速写高手、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柏生曾这样举例: “如写地质学家李四光的速写,你可抓住他每迈一步跨度总是0.85米这一细节,刻画出李四光身为地质学家的面貌和性格。写竺可桢则可写他每天把温度计插在上衣口袋里这一细节,刻画出他身为气象学家的气质。”

  其实,不光新闻速写要抓特点,所有新闻报道都要抓特点。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在于它的特点。已故老报人、 《人民日报》记者华山把他的采写经验提炼成一句话:“抓取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

  《身在中间站 决不站中间》就抓住了柴沟堡站的特点。比如: “‘听清去办、手指眼看、看准再按、确认呼唤’16字令在这里诞生;6502电气集中设备 ‘安全帽’从这里推广到全路;全路三等站38年安全生产最高纪录在这里创造。”

  “身在中间站,决不站中间”的创先争优精神, “坚持标准不走样、走样一点不放过”的安全管理理念,是本文展示的重点。前者,呼应了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后者,呼应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这样,报道就有了现实意义。

  新闻,怎样抓特点?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徐熊曾就此问题专门撰文,题目分别是: 《挖有特点的材料》《提有特点的问题》 《挖有特点的细节》。这些文章刊登在1995年的 《新闻与写作》杂志上。

  新闻报道只有抓取特点,才能写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闻求 “不同”,忌 “相似”。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说: “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而抓取特点,就会实现这个“不一样”。引申开去,即便是唱 “四季歌”,要么填新词,要么谱新曲,总之,不能雷同。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应该成为新闻人的追求。

热词:

  • 抓取
  • 太原铁路局
  • 柴沟堡
  • 人民日报
  • 新闻与写作
  • 四季歌
  • 身在中间站
  • 决不站中间
  • 回环
  • 杨柳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