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考古专家带你穿越华夏历史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2日 03: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科技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游雪晴本报实习生吴 月

  “大家跟我穿越到公元前3300年的黄河西部,参加一场葬礼,一个像现在一样的夏季,我们35岁的主人公停止了呼吸……”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在近日举行的“2012文明探源公众考古论坛”上介绍西坡庙底沟文化。如此生动的描述,一下子拉近了公众与古人的距离,更容易进入历史、考古等专业领域。这个由中国社科院公共考古中心、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论坛,旨在向公众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10年来的阶段性成果。

  整整一天的时间,来自考古一线的20多位专家介绍了从公元前3500年到1500年良渚、陶寺、二里头等11个地址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交叉研究,探索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虽然有的已经在一些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做过介绍,但对于公众而言,这么大规模地集中展示还是第一次。”社科院公共考古中心研究员刘国祥告诉记者。

  刘国祥指出公共考古不仅仅是普及文物知识,更多是用精准的学术引领健康的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公众的文化内涵。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但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缺乏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尤其对于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缺少宣传,因此借助不同渠道,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论坛上,刘国祥公布了不久前在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发现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最新消息,栩栩如生的陶人图片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与赞叹。

  公共考古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底成立,致力于考古知识的普及。曾经借助曹操西高穴大墓的发掘,举办公共考古论坛,从多个专业层面介绍了考古学家怎样研究古代墓葬,哪些科技手段或研究手段用到考古发掘中等等,使公众和专家就考古问题达成良性沟通。此次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主题的公共考古论坛,再一次利用这种形式将考古工作的过程、技术和方法以及结论认定的依据等专业领域的信息对公众进行传播。

  “我们现在的研究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虽然是最新的成果,但远不是最终的成果。我们还会继续研究下去,也许几十年,也许上百年,几代人的时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在论坛的总结发言,让人们对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延展了更多的期待。

热词:

  • 考古研究所
  • 考古专家
  • 考古发现
  • 考古工作
  • 探源
  • 穿越
  • 考古发掘
  • 学术刊物
  • 红山文化
  • 35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