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暴雨中的感动需要反思来呼应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4日 03: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科技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显峰冷言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水漫京城,一场特大暴雨致37人死亡。这场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浇出了鲜活的、令人感动的“北京精神”,也让人们在感动之余,震惊且沉痛。

  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人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故事。微博空间里,守在线上的人们以一个又一个“转发”,为待产的孕妇打开通往医院的“绿灯”。一片泽国里,平日从无交集的“路人”成了“亲人”,他们从冷眼的围观者变成了热心的救助者。我们看到,互不相识的私家车组成车队,趟水赶往机场接送滞留的乘客;一些商家和市民打开家门,为回不了家的人免费提供食宿;立交桥下的积水深处,路人和救援人员一起将被淹的车主救出;抢险现场,本该轮休的派出所所长李方洪以身殉职……

  暴雨中,这样温暖、悲壮的镜头让人感动。但我们不能只收获感动。毕竟在这场暴雨中,我们失去了37个亲人。我们没理由将责任全部推给老天爷,更不愿再以这样的沉痛换取感动。仅有感动,拯救不了任何灾难中的脆弱生命。暴雨中的感动,只有用切实的反思和行动来呼应,才会让我们内心感到欣慰,并且拥有真切的安全感。

  私家车排队赶往机场接送滞留旅客的另一面,是北京市的公共交通几乎全面瘫痪;民众为回不了家的人而敞开的门,正对的是一些公共场所紧闭的大门。这样刺目的反差,不得不令人反思政府公共管理的僵化与落后。

  这场暴雨来得猛且急,毫无疑问,是一场天灾。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算不上突发事件,因为在一两天前气象部门就有预报,而且北京遭遇这样的大雨袭击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几乎每一次都有人遇难,都有不小的财产损失,都会听到种种批评之声。人们或许要问:为什么立水桥和莲花桥每回大雨都成了泽国,这些地方的排水真成了治不了的癌症?在广渠门桥下积水深达四米,为什么还有人将车开了进去最终殒命,市政部门事先没有警示吗?遇难37人中25人溺亡的事实也让人心如块垒,假如救援来得及时一些,这个数字会不会变小?

  值得反思的不仅仅是一场暴雨浇出的窘迫,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文明不能仅表现在地上的鲜亮,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愿意花心思让城市变得更安全,才是更文明的体现。除了硬件,政府疏于对民众防灾意识的培训也同样需要反思,各种商业化的奥数班、艺术班多如牛毛,但有几人受过科学的逃生训练?——这恐怕也是一场暴雨让37条生命陨落的原因之一。

  这一个个刺目的问号,需要政府和社会认真地反思和以实际的行动来拉直。惟其如此,民间的力量和公共权力才会形成合力,我们才会在灾难中不仅收获感动,也拥有真实可触的安全感。

热词:

  • 亲人
  • 路人
  • 绿灯
  • 抢险
  • 反思
  • 广渠门
  • 奥数班
  • 防灾意识
  • 待产
  • 车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