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方向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一场持续十几个小时的特大暴雨袭击了首都北京。这场暴雨为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造成北京190万人受灾。民航业也深受这场暴雨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取消571架次,延误701架次,近10万名旅客滞留机场。
在暴雨中,很多北京市民以自己的行动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和力量:陌生人彼此搀扶趟过积水区,众人齐心协力救援被困车辆,爱心车队凌晨自发冒雨无偿送机场旅客回家……暴雨中的种种“正能量”反映了公民奉献意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去年“到北京来看海”的看热闹心态,到今年暴雨中的守望相助,反映了社会和公民在一场场暴雨洗礼中的进步。而民航亦是如此。在应对这场特大暴雨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民航旅客和民航各单位的进步。面对暴雨造成的航班延误,候机楼里少了些谩骂和指责,多了些和谐和理解,旅客对民航服务人员的尊重和理解令人感动。
在这场暴雨中,民航各单位行动更加迅速,保障更加有力。航空公司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断通报航班动态,根据延误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为旅客提供餐食并发放毛毯;首都机场循环播放天气对航班影响的视频,机场内的店铺延长营业时间;积极协调延长快轨运营时间,增加出租车,调配所有机场车辆运送旅客回市区;空管部门成功地保障了备降航班、受特殊天气影响不能正常降落航班的安全,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协调临时航线,尽快放行航班。这说明,经过此前无数次暴风雨的洗礼,民航各单位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应急处置方面显得更加从容有序。
在正视诸多给人带来“正能量”细节的同时,我们也不讳言那些不和谐的音符:服务人员在发放毛毯时,部分旅客一哄而上,没有顾及身旁的老弱病残旅客;不理智行为依旧出现在少数旅客身上,面对恶劣天气,他们仍然在机场候机楼内吵闹,要求航空公司赔偿。
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