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欧元区整合仍将“原地踏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8日 06: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德国宪法法院7月16日宣布,将在9月12日就欧洲稳定机制(ESM)和欧盟“财政契约”是否违宪做出初步裁决。这意味着,原计划于7月启动的ESM最快也只能在三季度末正式启动。此前德国国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ESM与“财政契约”,但部分政党与上万名德国民众6月底提出诉讼,称ESM与“财政契约”需让渡德国的财政主权,因此请总统暂缓签署批准这两项协议,并要求联邦宪法法院发布临时禁令。

  作为解决欧债问题的核心机制,ESM推迟启动时间的相关影响不言而喻,但仅就三季度危机国家的资金获得性而言,事实上ESM受阻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有限:一方面,ESM在解决危机中的核心地位意味着德国宪法法院最终否定ESM与“财政契约”为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在ESM缺位的三季度,欧元区还有其他替代工具可供选择:一是尚未停止运行的EFSF还有部分资金,足以覆盖有可能申请主权援助的西班牙的三季度到期债务;二是欧元区通胀压力趋缓为欧央行提供了足够的政策空间,三季度不排除欧央行重启第三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及证券市场计划(SMP)进而为危机国家政府与银行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可能性。

  尽管从目前来看欧洲政治经济整合仍属主流趋势,但本次事件再次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在民众支持力度衰减等因素影响之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阶段性退步的可能依然存在。事实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欧债危机,无论是欧洲内部还是其他地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经济学家;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普通民众,此前对拯救危机的主流认识均是“继续强化欧洲整合步伐”——若要拯救欧元,必须从根本上推动经济与财政的进一步整合;相反,放弃一体化甚至是某一单个成员国的退出都意味着“欧洲的失败”,会给整个欧元区乃至全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

  在欧元区解体是“不能承受之重”的认识下,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承担了救助危机国家的责任。但是,两年多过去了,欧债问题并未有明显好转迹象,反而愈演愈烈,援助国的耐心也逐步丧失。先是德国内政部长宣称“希腊是个无底洞”,后是法国总统奥朗德透露“一些国家希望希腊退出欧元区”。而仅从援助国民众的角度看,从双边贷款到EFSM、EFSF再到现在的ESM、银行业联盟,名称换了一次又一次,不变的是他们的出资义务。民众并非没有意识到ESM被否决对欧元区意味着什么,但与其出资义务“无穷尽也”,索性“长痛不如短痛”,部分德国民众甚至愿意放弃欧元区曾经带给他们的好处。如果欧洲债务问题继续恶化,持有这种观点的民众会越来越多,而在援助国政府厌烦、民众抵制的背景下,短期内欧洲区整合步伐趋缓不可避免。 (作者单位:中债资信评估公司研究开发部)

热词:

  • 欧元区
  • ESM
  • 原地踏步
  • 财政契约
  • 整合
  • 主权
  • 宪法法院
  • EFSF
  • 欧央行
  • 欧洲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