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江西赛维LDK公司(LDK.NY)出事了。政府紧急出手救援,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尽管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并不十分清晰,但企业资金链断了,发生了“债务危机”,应该不是一个过分的判断。关键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个别事件”?笔者担心,这样的事情可能会越来越多,到头来会不会再次形成新一轮“逃废债”风潮,也未可知。要立即停止这样的不良循环。
其实,我们很早以前就已经做出判断:一轮过度紧缩货币政策执行下来,企业财务状况一定会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因为上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前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在此背景下,能够拿到贷款的国有企业必须增加贷款数额,因为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贵了,让他们为了维系原定生产计划的实施,必须增加贷款去购买原材料。如果这个过程中不能及时补充股权资本,其资产负债比率必然上升,财务报表恶化。加之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债务成本上涨,那将更加严重地摧毁企业财务状况。
同时,缺乏债务融资通道的民营企业更加不堪。他们的融资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同时数量还得不到满足。这就要求企业加快生产周转,但哪那么容易?市场情况稍有变化,他们的生产将难以为继。财务情况恶化的速度与程度要比国有企业更快。
赛维遇到的情况也许十分典型。从曝出的情况看,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大幅提升,以致公司周转失灵。这当然是市场变化导致的后果。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或许很高,因为如果是信托贷款,企业需要承负的利率当在12%以上。
其实,信托贷款许多都是银行贷款的变异。当银行贷款规模紧缺之时,他们通常将对企业的直接贷款转化为信托贷款。他们让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银行从自己的存款户中寻找认购者,然后银行、信托、认购者、担保者四家共同分享贷款利益,而这样畸高的成本,企业担负。但实业企业背得起吗?
有人说,那你活该。要贷款就必须承负这样的负担,你没有能力承负,就不要拿贷款。这样的说法对吗?表面上这体现的是市场经济的残酷性,但实际上是紧缩政策引发的金融过于强势、过于盘剥实体企业的典型特征。现在,实体企业撑不下去了,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对吗?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上市公司报表体现出的不妙,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试想,上市公司是最容易获得“核心资本”的企业,可他们的财务情况严重恶化,这预示着什么?是不是预示着“非上市公司”情况更坏?赛维获得了政府的帮助,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私有公司也在国有化?是不是意味着政府负债规模会大幅上升?
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修复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拒绝继续以紧缩货币的手段去应对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被赛维连累的上市公司
2008年以来,与江西赛维有业务往来的上市公司:
京运通601908.SH 恒星科技002132.SZ
天龙光电300029.SZ 新大新材300080.SZ
奥克股份300082.SZ 中航三鑫002163.SZ
秀强股份300160.SZ 新纶科技002341.SZ
博云新材002297.SZ 比亚迪002594.SZ等
截至2011年末,新大新材、奥克股份应收账款中,排在第一位的都是江西赛维,分别为1.79亿元和1.47亿元。今年6月,京运通宣布:终止与赛维采购合同,并要求其支付违约金3.13亿元。
(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