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左小蕾
随着巴克莱银行操纵利率的内幕曝光,金融体系最基础的制度安排、金融市场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金融机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都遭到颠覆性冲击。一个以诚信为本的产业,居然充满了虚假和欺骗。上述事件警示国际金融领域价值观扭曲,道德风险无处不在。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时,不能被现有国际金融规则牵着鼻子走,特别是选择本国金融市场发展方式上,要有独立思路,否则会掉进陷阱。
“巴克莱事件”表明,以往被顶礼膜拜的基准利率做市商定价机制有严重漏洞。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经典,但这种做市商报价的价格形成机制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报价人高度自律。但在实践中,“高度自律”的假设很难成立。利率是金融产品特别是债券衍生品的定价基础,利率与金融机构的收益直接挂钩。就像一个厂商可以自己定价,又没有任何约束条件,它一定把产品价格定在能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水平上,而不会顾及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完全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市场结构不是完全竞争,是由几个“大而不能倒”的寡头垄断的市场,这个“市场价格”就名正言顺地被“做”出来。所谓的市场定价就演变成寡头垄断下,利益最大化下的“价格制造”串谋。
巴克莱事件也警示我们,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时,不能被现有国际金融规则牵着鼻子走,特别是选择本国金融市场发展方式上,要有独立思路。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游戏规则需要改变。比如,高频交易制度旨在发现交易价格,这是与金融市场发现“均衡价格”本质相违背的;金融市场过度激励机制是在激励更大的风险制造甚至挑战法律;寄望金融机构“高度自律”是违反基本人性的假设,使做市商制度变成破坏三公市场基本原则的机制。金融市场既定游戏规则未必都是合理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而不能盲目采取“拿来主义”。(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