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经参
近日杭州市民王小姐发现她的手机突然没了信号,警觉的她用另一部手机打电话到运营商营业厅询问。她诧异地发现自己的手机SIM卡一个小时前被人补了一次卡。王小姐的SIM卡和多张银行卡、QQ号绑定,当她发现被补卡时,她的QQ信息已经被人开始转移,所幸没有发生财产损失。
几经辗转,王小姐终于得知她的手机卡是在山东菏泽的一个运营商营业厅被一名男子用假冒身份证补办,运营商表示,他们办理补卡的程序符合规定,他们无法鉴定身份证的真伪,只看名字和身份证号是否对得上,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此,王小姐表示担忧:“现在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号越来越多,凭一张假证就被补卡,让我们怎么放心?如果犯罪分子欠费不还,原机主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据了解,在不法分子眼里,通信运营商“补卡规则”里的漏洞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近两年,北京、新疆、广东、河南等地均发生过有人凭借假身份证到营业厅恶意补卡的事件。
据记者了解,不法分子通过“补卡规则里的漏洞”盗用的SIM卡,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是“连号”或者包含“6”、“8”等数字的“靓号”;二是办理了“罕见优惠套餐”的号码,且套餐业务已停办,这些“靓号”会被不法分子挂到网上销售,报价多是千元以上;三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盗用SIM卡,盗取原用户的银行资金、QQ密码等。据了解,上海警方就曾侦破了一起恶意“补办”他人SIM卡案,犯罪分子补卡后登录网上银行,盗走资金。
不少消费者认为,SIM卡频频被盗,与通信运营商的“补卡规则”过于简单有关。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卡和网银、QQ号绑定,手机号接收到一个验证码、一个指令即可完成网上交易或相关安全设置。一旦手机卡遭窃取,不但通讯信息被窃取,连同银行卡信息也暴露在犯罪分子面前,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运营商应该对挂失补卡的规则进行修改,保障用户的通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