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叶县扶贫“组合拳”万余农民摘“贫帽”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农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没想到60多岁的人了,靠养蜂的手艺还能发家致富,多亏了村里的互助合作社帮了俺的大忙。”河南省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孔凡花高兴地说。

  孔凡花一家5口人,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多少年来也过惯了穷日子。后来,村里成立了互助资金社,她借了6000元开始养蜂,从开始的几箱发展到现在二三十箱,每箱蜂年收入近500元,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养蜂发展到6家,户年均养蜂年收入1.5万元。在叶县像孔凡花一家通过扶贫开发走上富裕路的农户还有很多。

  近年来,叶县把扶贫开发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扶贫过程中不再局限于送油送米、送衣送被的传统“输血”扶贫模式,而是让农民学会自力更生,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化。在科技和产业化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移民搬迁、小额信贷贷款这组漂亮的扶贫攻坚“组合拳”的作用下,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困农民的脱贫信心不断增强,致富步伐不断加快。

  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是叶县破解扶贫开发难题的金钥匙。该县大打产业牌,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此来辐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引进双汇集团万头现代化养猪场项目落户夏李乡,拉动了南部4个山区贫困乡的畜牧养殖产业。

  “俺主要是养母猪,每年共有7~8窝小猪,每窝10~16个小猪,一年光小猪净挣1.4万余元。”通过养猪脱贫致富的夏李乡油坊头村村民王增臣扳着指头算着自己的收入,喜得合不拢嘴。

  同时,该县还安排80万元科技扶贫项目,在田庄乡大庄、张林庄等6个贫困村建成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带动604贫困户从事专业化蔬菜生产。去年,涉及项目区的604户贫困户总收入1050万元,户均增收1.7万元,人均增收4470元以上,项目区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贩运蔬菜等,拉动6个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30元。

  有了产业做支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得到了破解,叶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70个村建立了资金互助社,并且都已正常运转。目前,上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170万元,带动社员缴纳互助金169万元,种子资金已达1210多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655万元,7800多户农户参加了资金互助社并得到了有效的资金扶持。

  “这种扶贫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所需的资金,促进了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来脱贫的步伐。被国务院扶贫办称作‘叶县模式’,纳入‘十二五’扶贫规划,在全国予以推广。”该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在此基础上,为增强“造血”功能,叶县灵活开展“雨露计划”,采取校企联姻、巡回办班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加大培训范围,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效率,每年“雨露计划”培训就业在1000人以上。2004年以来该县“雨露计划”培训共投入资金160万元,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5800人,转移就业55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让10万人掌握了一定的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加了收入。

  通过多种渠道的“造血”式扶贫,叶县10年来共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6.65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3.25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025元增长到2011年的5934元,增长将近3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刘迎旭 娄毅

热词:

  • 叶县
  • 扶贫开发
  • 造血
  • 扶贫规划
  • 扶贫攻坚
  • 扶贫模式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农民人均收入
  • 贫困村
  • 输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