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调查显示:知识和技能将更大程度改变中国人经济地位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18: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任珂 肖烨丰 刘彤)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和薪资水平,并不像社会想象的那样糟糕。相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知识和技能将更大程度地改变个人的经济地位。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开展的中国大学生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率为72%,平均初始月薪为2153元。而到2011年,平均初始月薪提高到2719元,增长了26%。

  该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李宏彬教授说,统计结果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大学生的旺盛需求,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并不像此前有舆论所说还比不上农民工。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民工平均工资为1670元,2011年上升到2049元。

  李宏彬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激烈的就业竞争让大学生倍感压力。出于学术研究和现实政策的需要,从2010年起,该中心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大学生调查。该中心以院校位置和学校类型为依据,随机抽取了全国100所院校,在2010年的研究中调查了其中的19所,共有6059名应届毕业生接受了调查。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李宏彬对教育的经济回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从7.4%上升到49.2%。2003年以来,随着扩招的大学生纷纷开始工作,这个数字的增幅有所放缓,但没有下降,将来还会继续上升。而高中的回报率只从2%上升到9.5%。

  李宏彬认为,72%的大学生就业率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因为找工作有一个过程,当预期高时,找工作时间会更长。而且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并不急于毕业后马上就工作。

  在清华大学发布调查数据的同时,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公司也发布了一份2012年大学毕业生调查报告。虽然这两个调查报告互相独立,调查方法也有所不同,但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据麦可思执行院长、该报告负责人郭娇介绍,他们是根据全国2000多所高校、25万不同层次和学历的毕业生的统计样本得出的结果。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大学应届毕业生在7、8月份时的签约率将近70%,而在毕业当年年底超过90%,就业水平非常乐观。

  李宏彬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收入的真实情况虽然并不像社会想象的那样严峻,但仍然低于人们的普遍预期。中国高校10多年来持续扩招,从1999年的100万左右,增长到现在的600多万。大学生的增多,对其收入的确有不小的冲击。

  “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坏事。”李宏彬说,过去20年里,中国人均工资水平年均增长15%。

  郭娇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后的发展空间也越大。大学生将有更多的收入增长和职位晋升空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调查报告作者之一王洋说,调查数字只是起始工资,并不是稳定的收入。很多毕业生入职后还有一个过渡期,也没有计入奖金等其他福利。

  知识和技能不仅能改变大学生的经济地位,同样也决定着农民工和其他从业者的收入水平。长期研究中国人口和劳动力市场的李宏彬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简单劳动的产业逐渐会转移到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将更需要熟练工人和高技能工人,沿海一带的“民工荒”,其实是技术工人的短缺。

热词:

  • 李宏彬
  • 知识和技能
  • 大学生就业率
  • 2010年
  • 大学毕业生
  • 扩招
  • 中国大学生
  • 中国高等教育
  • 应届毕业生
  • 经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