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流动的超探“专家诊所”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4日 11: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铁道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唐 茹

  热浪滚滚的中伏天里,火辣辣的正午阳光下,36岁的刘志韬和工友们正推着探伤仪,奋战在穿越秦岭主峰的宝成线上。连续多日的高温,使作业现场变成了一个大 “蒸笼”,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每次高温作业,我们都跟洗桑拿一样。”晒得黝黑的刘志韬笑道, “天气虽热,但作业标准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刚才,我们发现了一处外轨底小型光斑,已通知杨家湾线路工区加固处理。”

  7月30日7时许,刘志韬所在的宝鸡工务段综合车间宝成线探伤工区职工乘汽车奔赴现场,对杨家湾和宝鸡南区间的线路钢轨焊缝进行探伤。在工务系统,探伤工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种。为不断提升探伤质量,2009年12月,宝鸡工务段以获得 “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铁道部首席技师”刘志韬为主力,抽调11名党员骨干组成了刘志韬超探小分队。

  “两年多来,超探小分队的足迹遍布管内的陇海、宝成、宝中线,开展业务帮教119次,攻克探伤难题4个,发现钢轨、道岔伤损等病害620多处,带出了10名优秀青年技师。他们的攻坚克难、示范帮教作用非常明显。”综合车间党总支书记宫春成介绍道。

  超探小分队平均每年攻克两项技术难题,根治了许多现场的 “疑难杂症”,被职工们称为 “专家诊所”。钢轨伤损主要由材质不良和列车冲击碾压等造成,特别是轨底伤损难以探测。队员们从日常检测入手,分析不同钢轨病害特点,探寻解决途径和方法,创新出“37°探伤”法,通过在前后37°探头架上加装标尺测量,极大提升了检测精度。这一方法在全段得到推广使用。

  “小分队还为钢轨探伤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宫春成对记者说, “每个探伤工区检查一遍设备后,须重新回放探伤数据,对重点处所和可能存在伤损的地方,小分队要重新到现场再查一遍,直到每个病害隐患均得到确诊消除。”

  不仅如此,在接到现场难以判明伤损的通知时,小分队成员会立即赶赴现场 “诊断”。 “两年多来,我们诊断伤损的正确率达到100%,杜绝了因 ‘误判’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状况。”刘志韬笑道。

  根据现场反馈的各种伤损病害信息,超探小分队 “对症下药”消除病害隐患,每月进行一次专题性业务辅导,毫不保留地将研讨出的探伤新方法、新工艺传授给职工。

热词:

  • 刘志韬
  • 伤损
  • 冲击碾压
  • 病害
  • 钢轨
  • 诊断
  • 蒸笼
  • 专家诊所
  • 杨家湾
  • 小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