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田径和“三大球”的尴尬令人印象深刻。在“三大球”6个比赛项目中,中国的一半队伍没能取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另一半的3支队伍好不容易拿到伦敦的入场券,却都早早黯然离场:男篮小组赛五战皆负,女排负日本被挡在四强门外,女篮小组出线就随即止步。“三大球”均与奖牌无缘。
田径与“三大球”奖牌的含金量有目共睹。前者是大众参与程度最高的项目,本届奥运田径比赛一开始,体育场就座无虚席,观众的观赛热情之高令记者颇受感染;后者特别是足球和篮球,同样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而在提倡团队合作、凝聚人心方面的精神力量更是不可小视:一支足球队的胜利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狂欢,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也一直激励、鼓舞着大众。但如今,田径与“三大球”状态低迷,成为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短板。
短板是如何形成的?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与产业化不完善有关,与管理水平和方式有关,与人才培养机制有关,等等,不一而足。同时,另一个因素也不可忽视: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人口不足,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的数量不足。
没有广泛的参与基础,就难以吸引和发现有潜质的苗子,也就难以培养出有实力的运动员,自然也就难以在奥运赛场上取胜。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参加田径基础训练的人口不超过100万,参加系统训练的不足10万人。“三大球”更是惨淡,比如足球,有消息称当前中国登记在册的足球运动员只有区区7000人。如此薄弱的基础,只能勉强支撑,谈何提升实力、取得佳绩?
田径和“三大球”的尴尬,由来已久。只是,在中国代表团创造出海外参赛最好成绩的伦敦奥运会上,这样的尴尬更加凸显。中国民众对奥运的热情,比中国在金牌榜上的位置更高,这样的热情弥足珍贵。引导大众的体育热情,创造便捷宽松的参与条件,大力推动大众体育,才是摆脱尴尬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