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刘晶瑶:“中国制造”扬威奥运背后的转型忧思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4日 11: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4点,随着伦敦碗里象征着奥运会精神的奥运圣火缓缓熄灭,这届奥运会划上了句号。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夺得了奥运会参赛史上的201金,金牌总数也创造了海外参赛的最好成绩。更值得国人自豪的是,伦敦奥运会的日用品和纪念品65%都是“中国制造”,有人惊呼:伦敦奥运几乎就是一个“MADE IN CHINA”的盛会。

  这一结果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国内长久以来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和原材料价格优势,已经使得很多国外品牌将中国当成加工制造的重要基地。相当数量的国外商品,都可以在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宁波服装、温州轻工等地追溯到来源。然而,大量出口的背后,我们更多地还是在做着为他人做嫁衣的低端工作。以眼下最流行的iPhone手机为例,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的材料成本是187.51美元。其中,约有80美元的材料是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产品。而将所有元件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企业,则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仅仅是iPhone4材料成本的3.5%。

  制造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呼声由来已久。然而直到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来自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订单锐减之时,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倒闭,转型的迫切性才被真正摆在桌面上讨论。前期高额的研发成本,使得获利的一天显得遥遥无期,而加工零部件、贴牌加工、来料加工等环节,虽说利润微薄,但积少成多,起码眼下就能有进账。单纯地批评企业家的短视,显然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品牌经营所带来的声名,及其背后高额的经济利益,商家都懂得衡量它们的价值,然而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和逐利性需求,制约了其走上品牌转型之路。

  信任“MADE IN CHINA”,更多的时候,消费者是选择信任其所代表的品牌以及品牌背后的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而没有品牌支撑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消费者认知度和忠诚度,即便物美价廉,也会出于对品牌的追求,选择那些外国产品。什么时候,中国制造能够和优质产品划上等号,能够让海外消费者不仅仅看得懂“MADE IN CHINA”,也能看懂“海尔”“李宁”等品牌所代表的含义和所象征的中国符号,这种转型才算成功。

  一个品牌的成熟,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经年的积淀和对于卓越持续不懈的追求。在这点上,国内制造产业必须有准确的认识。而补上这堂品牌意识课,不单单要靠企业家意识转变,更要靠财税政策的支持,对于中小微利企业进一步扩大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要靠地方政府部门对产业聚集区实施各种优惠政策,还要靠国家从产业战略层面进行引导。4年后的巴西奥运会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MADE IN CHINA”的知名品牌。

热词:

  • 中国奥运
  • 奥运会
  • 奥运圣火
  • 李宁
  • 中国制造
  • 参赛
  • 最好成绩
  • 世界经济危机
  • 金牌总数
  • 低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