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刘柯
从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再到分众,一大批在海外上市的中资概念股选择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出资本市场。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当初为了走上上市融资这条路,很多企业绞尽脑汁,而现在很多企业为了私有化退市,也是想尽办法。
融资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只想融资,却并不想自己的经营财务机密被别人知道,要钱可以,企业的东西都自己一手捂着,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因此,在很多上市公司觉得股价被市场错杀,或者公众监督的力量太强威胁到自己对企业控制的时候,就选择私有化,分众是前者的典型,说浑水公司故意整它;阿里巴巴是后者的典型,马云想重新构建公司架构以利于自己管理。
对于私有化,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如果是担心因为上市公众监督的力量太强大,那一开始大可不必上市,你拿了人家的钱,人家就有这个权利监督你,如果是因为被市场错杀或者浑水公司搅局,那也要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自己一定没有错?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身正不怕影子歪。
而最关键的,是一旦私有化成风,会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的进程。实际上,中国企业经营和财务不透明一直被诟病,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要么一手遮天,要么徇私舞弊,用公众公司上市来倒逼这些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治理公司,是一种初衷。当然,最让人不可接受的,是很多从海外市场退市的中资概念股私有化退市以后,并不是不想再靠资本市场融资了,眼睛开始盯上A股了。在它们看来,A股市场的钱更好骗,监管水平更低,就算问题曝光,还可以走走关系重组再来。因此,不要认为私有化成风是什么好事,它说不定是在走回头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