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图文:漫漫14年打井2300口造福百万人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6日 06: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湖北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湖北日报讯 图为:当井水喷涌而出时,加纳朋友欣喜若狂,将脸埋进水里。 (图片由省地矿局提供)

  见习记者董兢 通讯员张晶 晏丽

  在非洲这块“缺水的大陆”,水资源不足已对其人民生命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挑战。早在1998年,省地矿局就组织地勘队,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为非洲人民打井,大大改善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非洲经济的蓬勃发展——9日,43岁的李保红又搭上了去往加纳的航班。

  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走进非洲了。这次去,主要是为我省将于10月份举行的第四届“走进非洲”系列经贸活动打前站。

  作为省政府“走进非洲”系列经贸活动驻非洲办事处主任,李保红可谓“非洲通”。他在非洲足足呆了14个年头,见证了我省地勘队远渡重洋,为非洲人民打井的全过程。

  辛劳 创造友谊

  1998年2月,作为省地质环境总站的一名地质勘探工作者,李保红和7名队友,踏上漫漫异国拓荒之路,进军加纳水井市场。“我们打完一口井,立马开往下一个施工地。”李保红说:“由于非洲干旱缺水,打井的活干不完。整整一年多时间,我们在打井和赶路中,度过了非洲的旱季和雨季,没回过基地。”

  每到一个乡村,中国地勘队员就打出口口水井,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受到酋长和百姓的热烈欢迎。为表示感谢,酋长们经常给打井队送来活的山羊和母鸡。

  “当水从刚打好的井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围着我们蹦啊跳啊,冲到水里洗澡、嬉戏。那样的场面,让我们感到所付出的辛苦劳动是如此有意义。”李保红回忆说。黑皮肤,黄皮肤,不再陌生;中国人,非洲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到1999年8月,李保红他们一共打了75口井。

  忙碌工作固然可以让人无暇想家,但乡愁总是挥之不去。“那时,通讯不发达,我们通过写信和亲人保持联系。每次回到基地,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信箱。”李保红说。

  实干 赢得尊重

  本世纪初,加纳打井市场萎缩,打井队常常接不到项目。“最艰难的时候,账上金额折合人民币只有500多元。”李保红说。大家拿不到工资,甚至都想卖了设备一走了之。

  穷则思变。举步维艰之时,李保红和同事一起研究成井工艺,使打井速度由4天1口提速到1天1口。打井队高效、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业主和监理公司的认可,项目部业务量开始稳步提升。

  在加纳供排水局圈内,至今流传着一句话:把项目交给李先生就可以高枕无忧。

  经过14多年打拼,李保红和同事们累计成功打井2300多口,建城镇供水系统8座,解决了加纳约100万人的饮水问题,被加纳政府主管部门称为最好的打井公司。

  果实 分享大家

  14年苦心经营,让省地质环境总站非洲事业部,从小型施工队发展到进军非洲的主力军,业务范围从单一打井,拓展到水厂建设、工程勘察等。

  目前,省地质环境总站非洲事业部正在筹建湖北企业(非洲)营销中心。营销中心占地约1500平方米,可为来非洲投资的湖北企业提供产品展示的场所和相关咨询服务,是一个实物产品展示和经贸信息交流的集散基地。

  “我们很乐意为从事非洲经贸的湖北企业,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把多年积攒的经验分享给后来者,当好鄂企走进非洲的排头兵。”李保红说。

热词:

  • 打井
  • 李保红
  • 成井工艺
  • 走进非洲
  • 地质环境
  • 加纳
  • 地勘队
  • 事业部
  • 我省
  • 干旱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