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各大媒体的360度无死角解读。尤其是其中的各种数字,媒体们基本上“一个也不放过”。在《报告》中,谈及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前三个数字依次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个核心数字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是什么?各方分析哪家强?且看我们的独门发布——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权威解读!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 刘应杰
1、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我注意到,国内外媒体都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左右很关注。去年前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都是7.5%左右,今年为什么下调到7%左右?如何理解?报告也专门作了说明。主要是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符合客观规律。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相吻合,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能够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这也是一个不低甚至比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7%左右的增速所带来的增量已相当可观(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7%就是7000多亿美元),实现这一目标也是不容易的,是一个“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速度,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这有利于调动全国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也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这一预期目标。
2、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CPI增长3%左右,比去年提出的3.5%左右有所调低,主要考虑是:一方面,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回落等,这些都会抑制CPI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还存在CPI结构性上涨的因素,比如,1月份鸡蛋、牛奶分别上涨9%和4.7%,还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服务类价格的上涨。同时,要抓住价格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推进价格改革,报告提出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取消绝大多数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推进电价、水价改革,全面实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还要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因此,提出今年CPI涨幅3%左右,也是为加快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3、关于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这几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在1200万以上,去年增加1322万人,再创新高。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简政放权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创业带动就业,经济增长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有较大提高,现在已达到160万人以上。因此,今年提出7%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