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股票315公司观点人物科技理财专题直播

中国网事:“混改”不能“浑改”——博鳌激辩国企改革走向

观点 新华网 2015年03月28日 08:0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海南博鳌3月27日电(记者赵叶苹 华晔迪)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企改革议题以来,截至目前,中央层面的改革方案尚未出台。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数位中外政商学界人士在“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再发力”分论坛上,对国企改革走向进行了激烈交锋。

  部分专家认为,既得利益的藩篱不打破,“混改”便无法实施,需要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包括国企在内的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变调”?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被作为重要改革事项,然而,被视为改革主线之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至今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实际操作层面,遭遇的争议和质疑不断。

  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已从“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调整为“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词之差引发社会热议,甚至有人猜测:国企“混改”是不是已经停了下来?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缺乏共识,存在很大争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世锦在博鳌指出。

  “混改”并非一个新概念,为何现在推进受阻?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邵秉仁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回顾,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实际就是一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过去已经达成的共识如今又发生“变调”,原因在于“这十几年来,国企改革不仅没有推进,某些方面反而出现倒退。”

  邵秉仁认为,过去十几年来,垄断不仅没有被打破,反而在强化,在所谓做大做强的口号下,实际是拿着国家的投资在盲目地扩张规模,“这样不仅要掏空国家,而且要滋生大量的腐败”。

  记者注意到,从中央纪委巡视央企所暴露的问题看,企业重组改制、投资并购、产权转让等国企改革重点领域,恰恰也是腐败行为的高发地带。

  “啃噬国有资产的硕鼠之所以肆无忌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还不够明晰。”长期跟踪观察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国企反腐的治本之策,还在于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然而,下一步究竟从何处改起?依然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改革如何实施:“国退民进”还是退出竞争性领域?

  邵秉仁认为,当前谈混合所有制不是研究如何搞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搞的问题,敢不敢触动现在既得利益者藩篱的问题。“垄断不打破,国企改革不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没法搞。”

  俄国前政府第一副总理兼财务部长阿纳托利·丘拜斯认为,“国企越少,国家控股的资产越少,意味着国民经济的效率就越高”,“产权不清晰,是严重降低国企效率的最根本的原因。”

  他还认为,保持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一定比例的平衡,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国有资产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私人资产越来越少。“要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提高效率,政府要有强大的政治意志,花很大的力气特意提高私人资本的份额,否则,私有资产的比例会越来越少。”

  暂且不论国企效率较低的论断是否成立,就我国当前的经济格局来看,国企改革棋局的第一颗子应该落在何处?

  刘世锦认为,国企改革首要的措施是打破行政性垄断。他认为,我国一些基础产业领域,比如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金融等有明显的行政性垄断的领域,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只能我干,不能别人干”的格局,国有企业甚至应该从一些竞争性领域退出,打造充分竞争的环境。

  他举例说,在铁路领域的改革中,现在的铁路总公司负债率相当高,能否将这个领域打开,拿一些好项目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也可以将行业外的国有资本吸引进来,搞一个行业的混改,这同样有现实意义。”

  国企改革究竟是应该实现“国退民进”还是“退出竞争性领域”?来自新加坡淡马锡的高级董事总经理吴亦兵分享淡马锡经验认为,淡马锡作为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一家全市场运作的投资公司,不仅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产业选择上,并不限定投资领域,而是根据资本回报率进行增持或减持。

  国企改革应正本清源扫除认知障碍

  “中国需要正本清源,重新回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论述。”刘世锦在“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再发力”分论坛上说。

  刘世锦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国企“混改”既不是消耗存量,变卖所谓的低效国有资产,使之“私有化”,也不是借“混改”之名“招商引资”,继续扩大国有资产的体量,而是通过改革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释放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国企改革讨论的政学商界人士表示,资本没有社会属性,无论是国资背景的市场主体,还是私有资本背景的市场主体,应为之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改革并不是要让国有企业变得越来越弱,而是更强。”罗兰贝格全球CEO常博逸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并不缺钱,“混改”不是为了筹钱,而是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需要一种很好地选择员工、选择团队的制度,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能和管理能力,以不断提高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方法之一。

  但在当前的“混改”过程中,民营资本似乎兴趣不大。刘世锦和邵秉仁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没有改变。

  “你以庞大的、绝对控股的资本,让民营给你补充你的资金,他说得又不算,治理结构还是国有企业那一套,他没有任何发言权,当然不愿意跟你玩儿。”邵秉仁形象地说。

  新加坡一些企业国家控股与市场化机制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吴亦兵认为,“国家所有不等于是国家指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市场化的、有竞争力的主体,市场化的用人体制和董事会的治理结构是关键。”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去落实,国企改革是可以走出来的。”邵秉仁说,而国企反腐、打破垄断是推进改革的关键一招。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