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有利于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为本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更多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机遇。
经济大厦将更加稳固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形象地把中国经济新常态比作是给“中国经济大厦”打一个新地基,目的是使体量庞大的中国经济更加稳固。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新常态意味着三个新阶段的开始。其一,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平衡行业和地区发展,这是提升投资效率、降低能耗的阶段,也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阶段;其二,重视扩大内部市场需求,这是提升民众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的阶段;其三,是重视科技进步、企业竞争力提高、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阶段。
南非前沿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斯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虽然增速放慢,但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在提升。对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的中国来说,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
“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各主要经济体时,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戴维斯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努力保持本国经济稳定增长,这给南非、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
戴维斯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这对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依赖资源出口的经济体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戴维斯认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势必会将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外转移,这给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提供了承接这些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对非洲国家来说,中国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减贫目标。”
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
“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投资正成为中国和世界共赢发展的加速器。”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已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中国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中,中国资本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资本输出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全球投资环境。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意味着中国必须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近几年,中国已经积极主动采取行动应对挑战。但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要牺牲经济,绿色低碳道路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何平认为,中国经济可以从以下领域获得健康发展的动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市场之一,不少地区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已能够向美国和欧洲出口风机、太阳能板等产品。环境治理及相关的环保产品制造、服务咨询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2017年以前,中国预计将投入1.7万亿元人民币用于雾霾治理;落实即将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政府估计要投入2万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水资源相关问题的治理。这些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工程的实施也将给技术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在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中国也将大有作为。
日本原庆应义塾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人员青山周也认为,中国正在切实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中国加速构建促进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正在为外国企业在华发展开辟新空间。作为最早进入中国风能产业的外国企业之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今年初宣布达成其在华风电市场最大一笔订单。通用电气将向中国华能集团提供55组智能风机,总装机容量为151兆瓦,相当于通用电力2013年新增装机规模的近90%。通用电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对中国风电领域的投资。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项目主任詹妮弗·唐纳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美中两国都在努力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的依赖,向清洁能源靠拢。美国在创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加上中国在实践方面的有利条件,如果能在节能环保领域加强合作,两国经济都将因此受益。
(本报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华盛顿、东京4月27日电 记者陈效卫、倪涛、陈丽丹、田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