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生在贫民区,但7岁的女孩莎丽不会辍学,家里再过得紧巴巴,也会一直送她上学。在巴西,学龄儿童的受教育及健康都有保障,这是因为“家庭补助金”计划的实施。
“家庭补助金”计划是有着巴西特色的著名扶贫措施。该计划把贫困家庭分为两种,一是赤贫,指人均月收入低于50雷亚尔的家庭,二是贫困家庭,指人均月收入在50-100雷亚尔的家庭,政府按人数不同向他们发放每月15-95雷亚尔的现金补助。要领到补助金,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保证让家里的孩子上学(6-15岁的学生到校率须在85%以上),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目前全国已有1100万个贫困家庭享受这种政府补贴,惠及全巴西1.83亿人口的将近四分之一。
巴西政府的很多津贴政策是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到了卢拉执政的2003年向全国推而广之。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近3年来贫困人口下降的绝对数量超过前十年的总和,近4年来有700万人脱离了赤贫,对巴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和教育挂钩的现金补助政策已经被其他国家拷贝。
卢拉在8月30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还决定将2008年用于社会福利的预算由部门上报的118亿雷亚尔增加到165亿雷亚尔,据报道,新增的47亿雷亚尔就将主要用于“家庭补助金”计划。据悉,为保证巴西27个州5500个城镇的贫困家庭都能领到政府补贴和救济金,政府还在27个州都设立了司法服务所,免费为贫困人群提供服务,设想非常周到。
当然,也有人担忧,通过国家财政直接救助穷人存在“风险”,在国家财政收入较宽裕的情况下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贫民把政府救助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紧急救助,那么一旦巴西经济疲软,政府的现金援助日渐枯竭,那些目前已经摆脱贫困的穷人很可能再度陷入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