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对话 >

央视《对话》端详华尔街:华尔街要不要监管?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9日 16: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马蔚华陈志武

    CCTV《对话》供稿

    (本期节目将于2010年11月21日晚21:55在CCTV财经频道播出)

    《对话》主持人:陈伟鸿

    嘉宾:

    陈志著:名经济学家

    马蔚华:招商银行行长

    王 沅: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万建英:《华尔街》纪录片总撰稿

    金融危机爆发两年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华尔街》引发了关于华尔街的新一轮讨论。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携手多位经济学者走进央视《对话》栏目,再次端详华尔街,就华尔街是否需要监管展开激辩。

    陈志武:好像表面上看起来,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华尔街完全是从零世界,没有规则,完全是大的吃小的,小的吃更小的等等。实际上就像我们说市场经济可以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形容,华尔街有它自己的秩序。

    陈伟鸿:其实我也想请教两位,在我们这个“方圆”当中是不是还有漏洞?在“正大”背后是不是还有阴影?在今天的华尔街我们怎么来看这些?

    陈志武:规定当然是可以以赚钱利润最大化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才会有行业自律的机构。大家都知道1934年以前美国没有证监会,要我看的话美国整个的经济活力,华尔街的活力恰恰是在原来没有证监会、没有政府管制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当然我们很多人会说华尔街监管那么少,这怎么可能?美国的政治在华盛顿,但是美国的金融市场在纽约,金融市场就是市场,政治就是政治,两者尽可能地分开。之所以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那种分离对于华尔街的的兴起和强盛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因为政治离纽约比较远的时候,金融创新的空间会保留得尽可能最大。

    陈伟鸿:但不要突破边境就好了。从我们纽约分行设立的整个过程当中,您个人感觉美国的监管到底是松还是严?

    马蔚华:你很难说哪块是严、哪块是宽。它这个有几个问题:第一,它分业管理这种体制,这种散型体制,和它现在已经实行混业经营不适应。第二,它多头监管可能使监管缺少一致性,这样对系统性的风险可能就防不胜防。再有它重叠,它重叠的时候,用盖特纳的话来说,我说你描述一下美国的监管制度。

    陈伟鸿:他怎么评价?

马蔚华

    马蔚华:他用中文说的,他说就叫做乱。

    陈志武:盖特纳本来就是政府官员,他会强调这些漏洞有多少应该要补掉,要我看的话幸亏有很多的监管漏洞。

    陈伟鸿:为什么?

    陈志武:才使得民间创新有空间。

    马蔚华:实际上在华尔街发展的历史上要不要监管和要不要理性发展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政府也应该有他本身应该做的事,应该行使的职能,可能这种政府做得比较好,可能他就是牧羊人。可能我们也看到很多和我们理想的政府行为不相符的,大家不需要这种政府行为。

陈志武

    陈志武:你要是把政府的角色看到是裁判可以,制定规则和行使裁判的角色可以。

    马蔚华:他不能是凌驾于别人上的权力,他要保护人家。我觉得另外一点光靠政府还不够,所以还要靠比如说媒体的力量、同业公会的力量,证券分析师的力量,这些各种各样的力量。比如说安然公司,美国财富杂志揭露它,说你那个估值实事求是是不是可靠,有没有问题。然后他这一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很多媒体就开始调查,包括有些证券分析师,也有维护它的证券分析师也在市场上,最终把他的事揭露无疑,哄然倒地,破产。

    陈志武:所以总体上马行长跟我还是非常一致的。

    王沅:第一是不是适度的监管,它是扼杀了金融创新还是鼓励了金融创新,这是一个。还有一个监管者最重要的责任,比如说证券的监管者,他要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他保护投资者同时他还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他并不是说我要保护你,像一个卫兵一样地保护你,他还有一个引导这样的作用,这也很重要。监管本身是一门艺术,但是它是基于科学的一个艺术,因为你既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你要遵从大家心里的这种驱动,同时你还要把度调得非常好,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万建英: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第一任证监会主席是老肯尼迪,是后来当了总统的肯尼迪的父亲。老肯尼迪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华尔街的一个投机商,被华尔街人称为是老狐狸。1929年大萧条以后,罗斯福总统就说这个证券市场真的需要监管了,就成立一个美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是让老肯尼迪来当,这个决议一出来大家一片哗然,首先第一匪夷所思,觉得这个不就让黄鼠狼看鸡窝,有这样。第二个大家又觉得拍案叫绝,也只有老肯尼迪知道华尔街所有的这些勾当和内幕交易,知道他们玩的所有的伎俩。

    陈伟鸿:老千对付老千。

    万建英:对。所以其实这个监管是一门艺术,美国的一个监管,我想它的原则特别好,因为它一直用的是100多年前联邦大法官布兰戴斯的一句名言,叫“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好的检查,维护大家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