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中国财经报道 >

庚寅纪事 人在城市——石狮的口音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5日 15: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首播时间:2010年12月11日

    “我们每谈城市规划,就是‘地标’在哪,‘大道’在哪,却忘了最美好和最真实的城市生活其实发生在小房子和窄街道上。”—— 一位规划学者

    2010年9月17日,福建石狮。

    中秋节快到了,对于闽南人来说,中秋节是跟春节同样重要的节日,在这里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中秋前后的几天,石狮人大都开始准备中秋博饼活动。博饼,是独具闽南特色的中秋民俗。其实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用掷骰子来一比高低,6个骰子一把扔下去,按照规定的点数,得到事先设置好的奖品,博饼的奖品有大有小,但图的就是一种吉利一个热闹。

    博饼虽然是石狮本地人的传统民俗,但现在石狮的常住人口70多万人中,外地人将近40万,占了一多半。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把博饼当成了一种仪式,随处可见的中秋博饼让石狮的中秋节格外热闹,而“博”对于石狮人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0年9月18日凌晨一点。

    已经出海6天的闽狮渔6806,凌晨一点回到了祥芝渔港,船到达岸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把鱼运到岸上卖掉,出一趟海的成本就要五六万,如果捕的鱼太少,就挣不了多少钱。

    “这次出海算成功吗?”渔民说:“算成功,很不错。”

    当地人把船老板称作船老大,蔡祥林就是闽狮渔6806的船老大。几十筐鱼分类称重后,这次大约捕获了8万斤鱼,蔡祥林这次出海收获不小。“这一船能挣多少钱?”“这一船可以卖可能一二十万元。”

    祥芝渔港是去年刚建成的国家级中心渔港,可以同时停靠1000艘渔船,刚刚结束了休渔期,这个季节正是出海打渔的好时候,渔民们都卯足劲儿想赚得鱼儿满仓。即使是深夜,渔港买鱼卖鱼仍然非常热闹。蔡祥林说:“一天晚上有时候24小时都是这样,船都是陆陆续续进来的。”

    卖完鱼,再做一些船上的补给之后,渔船就会马上再次出海。渔民说:“很辛苦,打鱼是很辛苦,钱也没什么好赚的。反正一晚都没有睡个好觉,假如你今晚出去到天亮放网,差不多要到天亮才要起网,看你怎么睡觉,起来还要拿那些笼子装鱼、装冰。”

    这一出去就是一个多星期,今年的中秋节又只能在海上度过了。再次出海前,船老大蔡祥林特地为兄弟们准备了博饼会。“这趟出海大家辛苦了,中秋到了,咱们就在这里博饼过中秋,博饼以后咱们又要重新出海了,大家来来来,干一杯。”

    船上的博饼形式虽然简单,但在海风、渔火的衬托下也别有一番味道。“都是五湖四海的。”“您是哪里的?”“我是(福建)泉港。”“我是贵州凯里。”“来了多少年了?”“来了两年。”“你在贵州那边没有海啊,不可能打鱼啊?你适应吗?”“有小河。”

    这条船上一共有13个船工,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怎么样在这里挣得多吗?”贵州籍船工说:“多,比我们那边挣得多,就是以前我没有打过鱼啊,就是我不怕晕船、我们来这边就是福想多挣点钱。”

    这位从贵州来的船工,在来福建之前,还没见过大海。

    十几年前,这里的渔民出海开的都还是小木船,小木船抵御风浪的能力弱,遇到一点风浪这一船人很可能就把命丢在了海里。渔民们更懂得同舟共济的内涵,这样的酒里也凝集了很多复杂的情感。“干杯干杯!”

    像这样的渔船这个村有600多条,每条船上十名船工中有九个都是外地人,虽然各自口音不同,但长期在海上生活,在渔船上没有老板和伙计之分,大家就是兄弟。“在船上大家相处的怎么样?”“很好嘛,大家一条心,同甘共苦。”

    夜更深了,闽狮渔6806又要即将启程,而村里的渔船大部分都没有回港。这里的渔民把他们的生活形容为“讨海”,而讨海的生活是没有昼夜的。

    白天的渔港空气中弥漫着咸腥的味道,没有渔船回港的码头显得有些清静,昨晚的渔船也离开了停靠的地方。

    2010年9月19日晚上8点。

    在石狮,各种地方风味的餐馆到处都是,在石狮的外地人经常都会去自己家乡口味的餐厅吃饭聚会,中秋节的这几天,石狮的每个餐厅几乎都在博饼的游戏中上演着这样的相聚。“有一个4点红的叫一秀,奖品是肥皂一块,有两个4点红的叫二举,洗手液一瓶,有四个相同点数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奖品就是苦荞茶。”

    福建人的博饼是有规矩的,骰子的点数对应着不同的奖品,虽说是四川人的聚会,也是入乡随俗,玩起了博饼的游戏。“天灵灵地灵灵。”“我来排队。”“没有!”“没有是不可能的,没有?”“你还这么有自信,你也太牛了吧?”“没有。”“再一下! 没有 , 6个4!”“没有 , 没有!”

    这位叫德尼,是印度人,两年前来到石狮做服装贸易,因为生意上跟四川人有密切的关系,今天也来参加四川商会的博饼。“他说你中了要笑一个!”“一进。”“圈子小一点,都认识的,不是很大,比广州上海都好玩。”“我来啊!”“运气特别好。”“哇三个!”“看看运气怎么样。”“相当不错!”“三个四。”

    在石狮,博饼这个风俗之所以会一直流传下来,就在于重要的不是运气,而是朋友们在一起欢聚的开心。“还没吃饭呢?”“我有事。”“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没有啊,改天一起好玩啊。”

    因为有事,印度人德尼提前离开了,而新的朋友也陆续赶到。四川商会泉州石狮分会会员说:“我想我们在座的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把青春献给了石狮,把汗水也撒到了福建,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收获,付出了就有收获。”

    商会对于在外做生意的人来说,也就是自己的娘家,在福建的四川商会石狮分会刚组建两年,每到过节,在石狮的四川老乡都会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今天呢,很高兴和大家聚在一起,希望你们今天晚上把这个骰子摇得五红六红的。”“太阳出来罗喂。”“《康定情歌》也是四川民歌。”“我找到办法了,我吹萨克斯伴奏,他来唱。”“好好。”“我们下海真的不容易,一讲到外地人在这边创业就马上感觉心都拉在一起了。其他的不说,在这边希望大家有难都帮有苦同吃,在这边互帮互助做起来。好不好。”

    吹萨克斯的这位是福建人,因为娶了个四川老婆,也就经常来参加四川老乡的聚会,福建人身上的豪爽、热心在他身上展露无遗,而这样的性格也很容易就和异乡人融到一起。

    在石狮的四川人已经超过了10万人,除了四川人,安徽人、江西人、湖北人、湖南人,还有东北人都在石狮安家落户,而这些操着各种不同口音的外地人被叫做新石狮人。

    2010年9月20日。

    提起石狮,就想到服装,上世纪80年代,石狮的小商品市场就已经全国闻名,大街上都是来批发服装的外地人,新石狮人的不断涌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6年前四川人缪萍也来到这里。现任石狮市英菲尼迪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缪萍说:“像我们这个货,规定我们几号交,我们就必须几号交,每天我们基本上有四五百箱。”“四五百是多少件衣服?”“几千件,有时候高峰期会做上万件。”

    缪萍是这个服装厂的老板,工厂是3个月前才刚刚组建的。从原料到成品,石狮的服装企业大大小小有3000多家,缪萍在这些企业中寻找合作的机会。

    今天繆萍来到当地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缪萍希望能为他们贴牌加工。这是缪萍第三次来见他们的老板。“这次要给他们多少订单?”“十几万件。”“我们十几万件是代表一个春季的了,还有一个夏季的。”“大概会有三十多、四十万件。”“四十万件金额大概多少啊?”“一千七百万。”“这么大的单怎么就直接交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工厂?”缪萍说:“其实对于现在的新工厂应该来说跟一个十年二十年的工厂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差距,而且他是按照一个很正规化的运作程序在做这个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