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期待“十二五” >

文化产业“十二五”跨越期 转变发展是主线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1日 13: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浦树柔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文化产业的“十二五”跨越期

  制定中的《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从哪些战略层面关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浦树柔 实习生董雪

  未来5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一幅怎样的动人图景?经历过去10年的“成长期”之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仍然“逆势上扬”的文化产业无疑给人们许多美好的期待。明年就是“十二五”(2011-2015年)的开局之年。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就文化产业而言,这是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我国文化产业势必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大作用。

  据悉,中宣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组织专家制定《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将从哪些战略层面关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受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

  他们建议道,“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着眼点,应当以培育文化创造力为核心,以激发公民文化创造力为重点。“十一五”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更加注重地方发展。尤其近三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十几个专项支持地方发展的文件。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区域性的重点项目,形成文化产业带或者文化产业聚集区。

  中国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要“大中小并举,侧重在中小”。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强调集团化,到现在组建各种集团、实现上市,已经做了很多,但是中小企业强调得还不够。

  把文化产业这把火点起来

  业内颇负盛名的《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于今年5月6日在京发布,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编写的第九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

  《文化蓝皮书》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和课题组的估算,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额约6076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文化消费支出1095.74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700亿元人民币。上述三项相加,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

  报告认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耀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联姻,开始展现出一个文化经济大融合的美好前景。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从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到2009年7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走过了不平凡的10年。

  文化部产业司动漫处副处长马力在今年7月关于“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的一次会议上提到,这几年来文化部门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宣传、造势和鼓动,实际上就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把文化产业这把火点起来,让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过“十五”、“十一五”的积累,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体制政策环境都更加完善,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共识,文化需求也更为旺盛,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第三产业影响将逐年加大

  从2009年秋季开始,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教授接受文化部委托,承担了“‘十二五’文化产业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对“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进行预研究,为文化部拟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殷国俊在其负责的子课题中,利用计量模型对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经济指标前景进行了量化预测。

  殷国俊提出,“十二五”期末,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将实现增加值3200亿元,年平均增长21.6%,比2007年的795亿元翻两番、占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以上。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008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95%。从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发展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将呈现高速、跨越式发展的格局。而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反映出文化产业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会逐年加大。

  从就业总量来看,“十二五”期末,我国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将达344万人,成为吸纳就业人员效果显著的产业之一,占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在1%以上。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从业人数276万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80%。

  从国内居民消费来看,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目标1.5万亿元。这期间,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平均每年递增1千多亿元,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11.5%左右。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量占全部总量的78%以上。

  从文化服务出口来看,预测“十二五”期末,我国文化服务出口额目标13亿美元,“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服务出口额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0%。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主线

  祁述裕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首先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祁述裕认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可以用“热情”来概括。这时期,文化产业主要追求数量增长,追求规模扩张,属于粗放型增长。“十二五”时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最恰当的应该是“理性”。需要更加重视提升产业、企业、产品质量,培育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之,需要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为集约型增长。

  祁述裕说,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还要重视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辐射作用。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发挥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是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两大主题,也是“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两个最重大的问题。

  张晓明对此持相近的看法。他认为,“十二五”时期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他说:“有的时候过渡阶段是很关键的,就像汉朝的文景之治,并不很辉煌,但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觉得‘十二五’就是这样,它可能就是要承前启后。文化产业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鼓噪以后,需要沉下来,需要规范,‘十二五’基本的格调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