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2010中国年度品牌发布 >

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周明明简介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13: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一、勇为民族电池工业争光,辞职创业不畏难

    1990年,周明明以优异的成绩在杭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分配到长兴县虹溪中学任教。在别人看来,教师工作是令人羡慕的。然而,他却令一般人不解地冒起了另行择业的风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动助力车已经在国内市场悄然兴起,且以年增幅30%的速度发展。然而,为之配套的国产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仅半年左右,用户与电动助力车制造厂对国产电池质量抱怨不绝,此时此刻,出身于电源研发之家和酷爱化学专业技术的周明明,于1995年毅然辞去公职,办起电池厂,立志研发出能与洋品牌叫板的优质国产电动助力车铅酸蓄电池,实践为振兴民族电池工业的研发与制造技术水平的宏大抱负。

    8000元启动资金,三间简陋民房,十几号员工,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诞生了。

    企业创立之初,周明明坚持采用“两条腿”走路和“两手”一起抓的企业发展策略。 “两条腿”之一,就是起步阶段以生产技术要求并不高的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两条腿”之二:就是研发新型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胶体)蓄电池。“两手抓”之一就是“自主技术攻关”。全身心投入实验室与生产车间进行试制工作,每天工作达16个小时之多。之二就是上门向国内顶尖的知名专家请教,邀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

    2000年4月,历经四年多的攻关,超威第一个产品电动助力车蓄电池一面市,就以出众的品质产生了“一石起浪”的效应,其性能检测指标超过知名厂家,国内各大电动助力车生产企业试用后叫好不绝,不少厂家终止与洋品牌的合作,转而倒向超威。

    2001年,在熟知了纳米材料的奇功妙用后,周明明以扎实的研发方案组织超威技术团队开展了近百次试验工作,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将纳米技术成功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的制造中,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超过行业标准,其中最关键的使用寿命性能超出行业标准一倍以上,整体性能超过了进口的同类产品,把传统工艺生产的铅酸蓄电池远远抛在了后面。

    超威纳米蓄电池一举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质监总局、经贸委、环保局四部委联合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006年又批准为国家免检产品。

    超威驶入了创新创业的快车道。短短几年,应用高新技术制造而成、各项性能领先国内同类产品的铁路机车车辆用、电动汽车用等蓄电池产品,相继研发投入生产。超威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任务,跻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电池行业协会副会长行列。

    2007年底,超威已发展成集团模式经营,总资产达11.2亿,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拥有子(分)公司及OEM公司共十几家,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市并出口欧亚各国,其中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17%,居全国同行同类产品第二位。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打造超威一流品牌

    周明明创造性地将品牌理论引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为提升“才力”不遗余力。

    他说:建立并管理好现代企业,自己必须要有现代水平的知识,为此,他身体力行,刻苦钻研电化学专业知识,并在百忙之中坚持到浙大进修完EMBA课程。几年中在国内、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并且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在塑造品牌的模式选择上,周明明采取“刚柔并济”的创新手法,全力塑造人才团队品牌,以人才团队的品牌效应,助推产品品牌和整个企业品牌形象快速提升。

    刚,即刚性引才聚智。每年,他都要亲自带队到高校、大中城市人才市场招聘人才。如今,超威人才济济,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各类人才23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电化学专家2名、教授1名、教授级高工3名、高级工程师5名,硕士6名、中级职称人才31名。

    柔,即柔性引才借智。2001年以来,超威聘请清华大学、国家蓄电池研究所、复旦、哈工大等著名科研院所十多位顶级专家为技术、管理顾问,年均投入300多万元。

    周明明带领他的人才团队,先后自主研发10多项新产品(列入国家火炬项目和重点火炬项目共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级火炬项目1项),获得32项专利成果。优秀的产品品质和受人称道的服务,使超威品牌扬名海外,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色列、埃及等国家的经销商和电池生产企业慕名来到超威公司,寻求超威以技术投资方式到他国进行合作生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