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增长质量-就业 >

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就业率越假改革越乏力?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9日 13: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云南信息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06-24 09:55 云南信息报 网友评论 条,我有话说

  昆明一高校的大四毕业生向记者反映,学校要求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拿到就业证明。另一所大学有老师甚至撺掇学生“盖假章”,虽然校方没明确说“无就业证明便拿不到毕业证”,但其用心,已是昭昭。“被就业”老调今年继续弹奏。(6月23日《云南信息报》)

  就业率越假,改革越乏力

  @堂吉伟德:就业证明捆绑毕业证只是“被就业“的一个方面,类似的“假就业”屡见不鲜。在就业率与招生指标等资源分配相联系的制度设计下,受到市场用人限制就难免出现弄虚作假。就业是一种市场行为,用行政的办法去强推,只能制造虚假的繁荣。学校本身是培养人的地方,这种“包讨媳妇还管生儿子”的考核办法无疑于本末倒置。

  @张剑:社会各界对大学就业率的偏执追求,使得大学不得不偏离自己的办学轨道,让本是学术的圣地充满了社会喧嚣、浮躁的气息。假如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完全摆脱“唯就业率上”的认识,假如我们的教育机构完全摒弃数字化的教学考量,那么,我们的大学也不会变得如此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

  @刘敬文:就业率造假,实际上是当前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难以对接,大学生就业难的缩影,其后果很可能是虚高的就业率与教学水平低劣之间的恶性循环。在毕业率上动手脚越容易,学校越是不用担心教学水平的问题,也就没了改革的动力;改革动力不足,培养的学生就更易就业难,学校迫于维持自己的声誉和躲避上级教育部门的处罚,就不得不造假。

  违法成本低才有“被就业”

  @玫昆仑:时下,有高校毕业证都不好就业,没毕业证怎么就业?如此把毕业证与就业挂钩而追求高校就业率,好像是“皇帝的新衣”,为何有关部门视而不见?须知,在文明法治的星空下,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甚至不法治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为人诟病,迟早会被“小孩们”发现。

  @叶小娟:学校为提高就业率,逼学生造假伪装已就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业率不仅关系到学校今后的招生,还与教师奖金、高校评估、经费核拨、新增学位点审核等直接相关。“被就业”屡禁不止,与教育部门存在监管缺失,违法成本太低有关。如不严惩那些弄虚作假的高校及校领导,注水的就业率还会继续误导高考考生,损害中国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强索“就业证明” 高校很失败

  @王文武:高就业率背后,就业质量堪忧:有些毕业生根本没有就业,只是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有的即使就业,也只是做着或专业不对口、或报酬极低的工作;或工作不稳定,像浮萍、落叶一样飘忽不定……这样的“工作”与其说就业了还不如说是不拖高校和当地政府的后腿。作为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就业如果有量无质,对高等教育而言,也是一种失败和耻辱。

  @舒朗秋:大学生毕业了“被就业”,也是学校的无奈之举。当今大学如林,竞争异常激烈,加上大学排行榜的压力,高校不得不祭出这一非常法宝来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对于毕业生的前途和出路来说,如同“嫁出的女泼出的水”,学校哪里还能兼顾得了? “被就业”一回也算作是向母校的最早回报了。只是都这样了,高校还有什么资格、尊严和底气再招生了?

  @黄齐超:高校就业率造假由来已久,教育部门出台各种措施规范却收效甚微。其实,杜绝这样的造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高校就业率的细化、阳光化、透明化,也就是说,不能仅仅靠一个百分数来反映高校的就业情况,还应有就业学生联系方式、就业单位、以及满意程度等具体内容,最重要的是,还要将这些公布在网上,以便相关部门抽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