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增长质量-就业 >

山东:部分地区用工荒由偶发性向长期性转变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9日 14: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山东频道9月9日电(周佳奇)近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围绕"蓝色经济区破解用工荒难题,推动经济发展"课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日照市各县市区企业用工荒现象的剖析发现,用工荒正由偶发性缺工向长期性缺工转变、由季节性缺工向常态性缺工转变、技术性缺工向一般性缺工转变、资源性缺工向意愿性缺工转变。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用工荒有所减弱,供需趋于平稳,但总需求仍然大于总供给,日照市求人倍率全省最高,为1.88。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调研显示,日照市八成以上被调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用工紧张,急需专业技能人才的占84.21%,需普通工的占69.73%。

  在众多缺工原因中,劳动力供需不匹配较为突出,表现为流动性造成地区间劳动力分配不均,造成流动的原因则是利益蛋糕分配不能同时满足工人和企业两方的需要。

  工资水平是决定劳动者就业意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在"选择留在企业的原因"中绝大多数工人选择"工资待遇较高",如在莒县劳务市场上,83.53%的离职人员由于待遇不符合预期而离职。

  但受访企业普遍表示,提高待遇对于留住工人的确实十分重要,但无奈愈加狭小的利润空间容不下进一步飙升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众多劳动密集型兼出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让企业更难以应对用工荒。

  调研结果显示,利益分配无法让双方同时满意的深层原因是利益蛋糕总体太小,以莒县为例,发展水平低是制约待遇提高的根源,而待遇低下造成的工人流失又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地区陷入经济发展与用工荒互为制约的恶性循环中。

  调研组认为,改善用工荒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在财政上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重要是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比如就业见习机制,就业服务机制,创业就业机制,唯有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打破现在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僵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