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热点面对面:文化产业的经营智慧 >

《财经热点面对面》中国电影130亿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7日 15: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2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主持人 陈伟鸿:

    好,谢谢大家,谢谢各位来到我们的现场,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让我们继续来关注文化产业。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我知道电影呢是很多人的最爱包括我在内,在去年,中国电影创下了130亿的一个票房记录,各路红红火火的电影大片在丰富我们文化生活的同时,其实呢我注意到它也吸引了很多资本的关注。我查了一下资料,从2006年到2011年,投资在影视这个领域的文化产业基金一共有30支,也许你会说这钱会不会太多了、会不会过热,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在未来的五年时间当中,至少还有150亿的资金会源源不断地投向影视产业,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丰富的沃土?影视产业在给我们提供很多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同时,究竟会创造什么样的商业奇迹?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我们的贺岁大片开始,我们先带大家到贺岁片的市场当中,再来感受一下风云变幻,请看。

    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1月29日开始到12月31日里,总共有近30部电影陆续赶场贺岁档,其竞争激烈程度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其中一部武侠片从硝烟中显现了威力。

    利剑无情人有情,侠影芳踪何处寻?一场席卷天地的正邪之战一触即发,一个奇幻绚丽的武侠世界恢弘展开。

    《龙门飞甲》是导演徐克拍摄传奇电影《新龙门客栈》的续集,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汇聚了李连杰、周迅、陈坤等众多电影明星,这部电影也成为贺岁档中的明星。…

    主持人: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电影片段是《龙门飞甲》,在今年的票房上创下了非常好的记,在我们的现场跟着我们大家一起目不转睛地看这个片段的有我身旁的这两位嘉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一位是非常著名的影评人

    江小鱼先生,来,欢迎您。

    江小鱼 影评人:

    主持人好。

    主持人:

    您好。另外一位更需要目不转睛地看这个影片了,因为他本身就是这个影片的投资人让我们欢迎博纳影业的董事长于冬先生,欢迎。

    两位在看这个电影片段的时候是不是又重新回到了贺岁档的风云变幻之中啊?小鱼在电影院看过这个影片吗?

    江小鱼:

    肯定看了。

    主持人:

    肯定看,对,而且我觉得,。

    江小鱼:

    而且带着眼镜看。

    主持人:

    3D的效果特别的明显。

    江小鱼:

    对,平时看,第一次看那个二维的。

    主持人:

    还有点不习惯。

    江小鱼:

    对,对,不刺激了。

    主持人:

    我觉得今天小鱼的服装很应景,

    江小鱼:

    嗯。

    主持人:

    似乎有必要在《龙门飞甲》下一个续集当中帮你来安排一个角色。

    江小鱼:

    好,到时候看于总。

    主持人:

    于总,这个电影在上映的那一刻是不是每天都是捷报频传,老有人告诉你今天的这个票房的新纪录非常成功?

    于冬 博纳影业董事长:

    这一次,而且我们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对3D电影的一个,为中国电影在年底打了一个漂亮仗。

    主持人:

    对,很多武侠迷在看完电影之后,在走出电影院会说这部电影圆了我们一个梦,就是一个完美的武侠世界之梦。

    江小鱼:

    这个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中华地区的第一部真正的3D武侠电影,它第一次把这种,武侠本身是个梦,它第一次把梦离我们如此之近,我觉得这个是这部电影在技术上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主持人:

    但我听说要营造这个梦和呈现这个梦是需要大手笔的,所以问问于冬先生,这个电影大概投入了多少?

    于冬:

    应该是蛮贵的这个戏,我们差不多3500万美元的一个投资。

    主持人:

    哇,是不是你所经手的历次电影投资当中最大手笔的一次?

    于冬:

    应该是,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电影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应该是。

    主持人:

    那作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做出来的,很快吗?

    于冬:

    当时很犹豫,两年前拍这个的时候当时阿凡达还没放呢,两年前筹备的时候应该说。那么当时徐导就要拍3D,就是觉得3D对于跟武侠片的结合会创造一个新的视觉奇观,比较适合武侠片的世界去展示。

    那么这个投资定下来之后但是当预算一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一点揪心。

    主持人:

    就是自己把自己都吓到了,说原来我们要做一个3D的电影要花这么多钱。

    于冬:

    因为它很多是不确定的,说这个后期预计这么多可能还会增加。

    主持人:

    后期是不是追加了不少?

    于冬:

    追加不少。

    主持人:

    追加不少,那这些钱都投到了哪些方面?

    于冬:

    我觉得这次是一个新的尝试,就包括对于徐克来讲他拍了30年电影,他说我30年的拍电影的经验都是为了这部龙门飞甲。他,当然这是他事后说,确实他在克服了30年的以前没遇到过的问题,但是他没有这种电影的经验,他用了他毕生的经验去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

    应该说我们3D是用了阿凡达的,阿凡达是3亿多美金的制作。

    主持人:

    对。

    于冬:

    我们是3千多万的这样一个制作,但是用于3D技术部分的就更少,投资就更少,可能是人家喝咖啡的一个零头,所以我们就用了这么一个钱去拍这样一部3D的大制作。

    主持人:

    即便如此,你觉得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的追加的这种可能。但是是不是对于导演来说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他就把所有的这些累积的经验一次性地释放出来了。

    于冬:

    对。

    主持人:

    我们最后看到这个《龙门飞甲》在票房上创造了5亿的波非常漂亮的成绩。

    于冬:

    5.6亿了现在已经。

    主持人:

    已经5.6亿了。

    于冬:

    5.6亿。

    主持人:

    除了这个数字以外,我得问问我们的影评人小鱼,你觉得这笔大投资投的有没有价值?你怎么来评判它的价值?

    江小鱼:

    我觉得这个价值不管从这个就是单体这部电影来说,还是包括整个中国华语电影来说,我觉得它都有价值。而且尤其是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再往技术上再往前探进,其实也是更有它的这种特殊的意味。因为实际上,因为说白了就是所谓的“武侠电影”,也只是我们说白了,我们在世界整个电影格局中唯一拥有电影话语权的一种类型片,我们其实在其它的片子上我们是没有话语权的,只有武侠功夫的片子是唯一只属于我们华语电影的。

    主持人: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部影片来说,我们用成功来界定它其实是不为过的,至少它在很多领域是给我们留下了成功的印记。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中国的电影产业,尤其是很多嗅觉敏感的资本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时候,大家其实很想知道在成功的背后到底靠的是什么。

    我们今天把两位请到现场,也希望你们能够留下一些锦囊妙计,所以来麻烦各位展开我们的卷轴,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题目是:《龙门飞甲》究竟靠什么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功。

    江小鱼:

    要写上。

    主持人:

    要写下来,来,写个关健词。

    江小鱼:

    这个应该用毛笔。

    主持人:

    对,要毛笔就符合你的整个的着装风格了。对,整体造型上更像。

    江小鱼:

    写那么多字。

    主持人:

    互相比拼,每个观众都在猜测,究竟这个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我们看看跟我们心目当中的猜测是不是能够吻合。来,两位,谁先来亮出你们的锦囊妙计?好,于冬先生先来。

    于冬:

    这字别写错了,“胆略”。

    主持人:

    “胆略”。

    于冬:

    对。

    主持人:

    这是我录了这么多期节目写这个卷轴的过程当中,特别留意了从右写到左的一位嘉宾,是不是跟我们刚才谈的这个古装片有关系,把这个传统带进来了。你所说的这个“胆略”指的是什么?

    于冬:

    我觉得从投资做这个决定,到请李连杰,到上片,包括漫长的一个宣传周期。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发行的决定

    还是跟十三钗的同一天上片,当时呢我记得这个工作的制片团队跟我汇报这个交片的时间,给我的案头准备是这样,今天可以结一个底了,是22号,之前全部排满了,能够保证22号上映。我说完蛋了,这样绝对不行的,我必须要跟它同一天上片,我本身是想早一个星期,但是我的前面根本。

    主持人:

    来不及。

    于冬:

    出不来片。所以逼到我们就说,后来我就说出得来也得出来,出不来也得出来,15号我就得上。

    主持人:

    你这不把你的手下逼上绝路了吗?

    于冬:

    最后其实我们就差这一个星期,但是这一个星期实际上是什么呢,我们把国内组装好的这个素材每天一班飞机送美国,原来是整理好之后打包送过去,现在是在美国一本一本装、一本一本装,那么就要每天带着一本过去

    抢这一个星期的时间。

    主持人:

    由专人护送,这必须是专人的。

    于冬:

    “人肉EMS”,送到美国打包。所以当回来的时候我们11号首映,这个是第一场放映。那个时候如果有任何修改,我都上不了片。

    主持人:

    电影的幕后戏也堪称是惊心动魄,尤其是“人肉EMS”的过程,我觉得不体会这个过程的话,你很难想象得到这个工作到底有多大的压力。

    再来看看小鱼,你刚才给我们在卷轴上写下的锦囊妙计是什么?

    江小鱼:

    先这么看吧。

    主持人:

    哎哟,这个同样跟你的风格非常的吻合。大家看出来了吧,“新瓶蕴旧酒”。

    江小鱼:

    对,不是装,而是蕴。

    主持人:

    而且也是从右到左,你们俩商量好的吧?

    江小鱼:

    对啊,古装片嘛。

    主持人:

    古装片。

    江小鱼:

    我们一定要整个的氛围上一定要,我们现在好多片子叫穿越,就是因为这个很多东西它一下现代、一下过去。

    主持人:

    对。

    江小鱼:

    这个是一个完整的状态。

    主持人:

    穿越现在已经被大家诟病了很久了,有人在微博上说:请时空管理局来管一管这个事儿吧。那您所谓的这个“新瓶装旧酒”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你想要表明的是很多人带着这种对武侠片的记忆走进了电影院?

    江小鱼:

    它的故事呢是一个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那么这种故事这样的话它省去了很多的对故事的阐释,非常清晰,因为本身《新龙门客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一部电影,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电影,而且很多人它带给他记忆。

    那么这个东西一进去它就会很容易被识别。

    主持人:

    对。

    江小鱼:

    这样的话我们再加上那种新的东西,就是它是有创造性的,所以我要强调其实这里面实际是“蕴”。“蕴”一下把整个旧酒给激活了。

    主持人:

    我觉得这个“蕴”字是非常讲究的一个用词,

    江小鱼:

    对对对。

    主持人:

    有点“月下僧敲门”或者“月下僧推门”的那种感觉。

    江小鱼:

    这是我的体会。

    主持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觉得蕴字体现在哪里?

    江小鱼:

    其实每个人在里面都是有设计的,而且他们都是相对地出色完成了在这个让旧酒呈现出新的芳香上,他们各自努力的一种可能性,而且它整个是一个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装置,它把整个的这个,因为它把整个不同的所有的东西,包括技术的、艺术的、经典的人,包括整个东西它进行了一次总动员。

    那么这个总动员装成了一个新的,通过了一个新的瓶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旧故事里面所蕴含的新的一种状态。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一个工业时代的技术活儿。

    主持人:

    这个工业时代的技术活儿写出来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的,“新瓶蕴旧酒”。但真正做起来可能会非常难。很多人都觉得于冬是很幸运的,当然你刚才讲到说靠着这个胆识、靠着我们的“新瓶蕴旧酒”这种创新的方式来解构

    传统的经典,让这部影片在市场上赢得了非常好的票房,也有非常好的口碑。

    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的电影并不是如此地如投资人之所愿,大概只有20%的电影是可以挣钱的,10%是持平的,而70%是亏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多的人会羡慕你的幸运。

    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这些背景。

    (资料)

    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一共摄制了将近800部各类电影,故事片就有558部,他们的表现可以说让人欢喜让人忧。喜得是影片数量多,票房总数高,市场需求大,影院荧幕数在不断扩充。 但是忧的是投入产出比总体还不高,让人印象深刻的国产影片不多,很多小投入的国产影片只能“影院一日游”,票房惨淡。

    中国电影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只有大投入才能保证高回报呢?大投入的风险又如何防范呢?

    主持人:

    可能过去很多人有着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大投入它一定会带来高回报”。可是看到这个严酷的事实,你发现砸下重金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再考虑一下,大投入是不是同时还蕴含着大风险,我们要把这个难题同时抛给两位,当大投入出现的时候,我们如何来看待它背后的大回报,这是一条线,另外一条线上写的就是大风险。

    你们二位怎么看?

    于冬:

    其实拍电影永远是有风险的,因为随着这个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热钱进入这个行业,那么电影的制作的成本这几年是一个。

    主持人:

    节节高生。

    于冬:

    对于投资方来讲其实是风险加大。那么再有一个,就我们目前的电影市场其实还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这个影片。

    主持人:

    那相对而言,是不是大片更容易能够有盈利?

    于冬:

    大片的盈利空间反而很小,因为我们其实面对的今天的

    这个电影市场不光是这些国产片的竞争,还是面对好莱坞电影的一个竞争,中国电影现在其实呈现出了一种比较难的一个境地,就是说你一方面是我们蓬勃发展的内地的电影投资热钱、资本市场的涌入;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创意、题材受相对的限制,我们很多题材不能拍。

    再一个就是我们电影的观众,现在已经习惯的年轻人接受了大制作的电影。

    主持人:

    对。

    于冬:

    你一出来,你在制作上、画面上就已经输了。

    主持人:

    对,可能第一眼你就知道它到底花了多少钱在这当中。

    于冬:

    再一个现在我们唯一的优势是我们本土化的优势,本土中文电影的这个魅力,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中国人这样的一种情感,这是我们本土的优势。但是我们电影在本土能不能取得胜利呢,能不能保住我们的市场呢,现在还不要说我们把我们的电影输出到海外去。

    所以就是说在技术上、在制作上,我们现在都要赶快吸收、赶快去学。

    主持人:

    其实以往我们觉得大片这两个字好像跟中国电影是不怎么沾边的,往往它会和好莱坞等等这样去挂钩。但是现在你看尤其是到了贺岁档到来的时候,你会看到有很多大腕云集的大片出现在这个市场上。刚才于总说其实大片反而盈利空间会更小一些,那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当大家知道这个空间小,却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往这儿走?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是赌博心理吗?还是偏向虎山行的心理?小鱼你分析分析。

    江小鱼:

    有一点我刚才纠正你一下,你说的那个大片似乎和中国没什么关系,恰恰“大片”这个词只和中国这个市场有关系,因为“大片”这两个字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

    主持人:

    就是专指投资很大的。

    江小鱼:

    在国外其实没有这个概念,对,其实纯粹中国人的一个,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在1995年的时候,那么这是第一。第二,我觉得从现在这个行业,我觉得就像其实刚才于总也聊到,它既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危机重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从电影本身来说、这个行业来说,似乎它是一种让人看见了那种希望的东西会比较大。

    第一呢,它每年以这种30%左右的速度它的票房在提升,去年可能才刚刚突破,前年突破大概100多个亿,今年已经,去年已经到了130多个亿了,那么今年显然它依然会以不可阻挡的方式去往前推动。因为这里面其实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我们的片子拍的多么好了,而是因为我们的银幕数在不断地扩张。

    我们差不多两三天吧,就会有好些人,现在已经有9千多块。

    于冬:

    去年新增3千多万张银幕、51万张座椅。

    江小鱼:

    没错,实际上就是多出了因为这种,那么明年也依然会不可抑制的就会把这些银幕数它会增加,增加的话,当然它的票房数也自然会水涨船高。那么这只是一个你作为一个微观的本,就是自己和自己比的话,你会看到它每年都在进步,都在往前走。

    主持人:

    这好像是物理变化,并不是我们希望中的化学变化。

    江小鱼:

    对,你说的特别对。

    而且,但是宏观上来说,其实你会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有很多的危机在里面。第一,我们现在,就是中国很多时候是这样,我们现在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所谓的叫做“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第四个

    年头了。

    在这十年在这前几年我们看到,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多非理性的热钱被人忽悠到这里面来,它的整个上游的资金其实是并不稳定的。

    主持人:

    我原来碰到的,他们说我现在不做房地产了,我投电影了。我现在不挖煤矿了,我也投电影了。

    江小鱼:

    没错,而且你在北京电影学院周边大概5公里之内的所有咖啡馆里,都能看见所有人在拍电影。然后包括CBD的两公里范围的咖啡馆中,也是能够,你如果用一台机器DV拍下去,你看到一张桌子、一张桌子都是在谈电影的事。

    主持人:

    感觉这个年头不谈电影就不会有意思了。

    江小鱼:

    中国人特别有意思就是,中国人有一个特别那种他很容易起哄、围观,起哄。完了之后进入一种迅速的与,一旦这个行业看涨,它就进入一种大跃进的状态。这种浮躁的东西,其实这种浮躁的、焦灼的状态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其实特别特别的明显。

    于冬:

    好莱坞也一样。

    江小鱼:

    当然,当然。

    于冬:

    那一块也是咖啡厅都在拍电影。

    江小鱼:

    没错,没错。

    主持人:

    周边十公里的都是。

    于冬:

    好莱坞的周边也都是在拍电影。

    主持人:

    但是还是有区别在于好莱坞可能都是一些专业人士在拍,或者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了,但是你可能在CBD,北京CBD一带和电影学院的咖啡馆是什么人都在拍。

    主持人:

    我觉得这个是令人担忧的一个局面。

    江小鱼:

    当然了。

    主持人:

    因为这么多的人因为从宏观上来说。

    江小鱼:

    还没说完呢,就是,还有就是其实去年我们光看到中国有很多的大片在做,但是这些大片里面90%基本都是赔的,真正像《龙门飞甲》这种大片有盈利的很少,大概只能用一两部来算,我们从真相来说。

    主持人:

    甚至很多这个投资过亿的影片。

    江小鱼:

    但恰恰是一些。

    于冬:

    有些电影没拍那么多钱,你别听他瞎忽悠。

    江小鱼:

    我就来说这个事儿。

    于冬:

    实际它还是赚了的。

    江小鱼:

    赚 ,就是说你按这个数据来走的话,其实这里面于总是两个信息,第一,他可能赚了;第二,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它可能我们自己自己给自己造的一个泡沫,说这个片子我们花了60亿,它可能就是很少。

    于冬:

    6千万。

    江小鱼:

    其实我们所谓的“大片”,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可能就是个泡沫,因为它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媒体在这个煽忽这件事。

    还有呢,实际上去年我觉得真正的业绩其实来自于小成本的电影,从年初的《观音山》,到9月份的《荒岛惊魂》,一直到光棍节的这个《失恋33天》,你会发现去年的最辉煌的这种、性价比最多的,其实恰恰是小成本的片子。

    在中国它有个挺好玩儿的事,就是以前的时候是大,一般来说就是大成本和小成本最保险,那么中间那个成本呢其实它赔得就更多了,其实所谓的800多部电影中间其实80%以上其实都是,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应该是赔钱的,从票房的角度来说。

    主持人:

    你的意思是我们不走小成本就要走大成本。

    江小鱼:

    对。这就证明了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并不稳定,其实是一个危机重重的东西。

    主持人:

    这么多的人,不管它是不是这个行业当中的,还有这么多的钱纷纷涌到影视制作行业当中,甚至一部又一部

    号称“投资过亿的影片”都纷纷杀出来,但最后颗粒无收。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让我们非常担心,一个呢,是我们的文化市场上出不了好的精品,真的没有那么多的好电影出来。

    另外一方面,这些投资你不管它真的是过亿或者是没过亿,至少那都是真金白银,但这些钱全部都打了水漂。从投资的角度而言,这也不是一次明智的、有胆识的投资,所以我觉得问问两位,面对这样的一个风险,一个是缺少好作品、一个是颗粒无收的投资回报,到底我们怎么来避免它?

    于冬:

    这个我想说,就是说投资热钱的涌入,其实你可以把它看成理解成是一个行业开始赚钱和兴旺的一个兴旺

    一个标志。

    主持人:

    对。

    于冬:

    因为资本都是向赚钱的地方去流动,那么去年有两种制片人,一种是我这种制片人。

    主持人:

    你这种制片人是什么样的?

    江小鱼:

    专业的。

    主持人:

    专业的。

    江小鱼:

    理性的。

    于冬:

    专业、理性 ,然后对项目有整合的能力。

    主持人:

    有把握。

    于冬:

    来调配各种资源。我认为《龙门飞甲》是我在这么多年拍电影也好、做发行也好,最从容调配各种资源的一次,包括资金。

    主持人:

    你也像徐克导演一样。

    于冬:

    对。

    主持人:

    把他多年累积的经验都在这一部集体释放了。

    于冬:

    对,包括资金调配。

    主持人:

    几千万美元对你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于冬:

    那时候决定2个亿的投资下去还是需要很大的胆识。

    主持人:

    对。

    于冬:

    这是一个,再一个我觉得还有一种制片人是什么呢,撺局的。

    主持人:

    就是在咖啡馆和饭馆里的那些。

    于冬:

    大部分就是这种的,所以就说因为这些人不去研究剧本,不去找合适的故事、合适的演员,他觉得谁火,他多少钱,500万,没问题,行,800万。这边1千,2千行吗,撺了一局之后,卖给这些热钱,这里面有谁有谁有谁出演,是一什么故事,几月拍,导演不知道,但是来不来演、投不投 。可能这些热钱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投的,所以这种电影第一投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是一般的高。

    那么这个钱呢大部分被少数人拿掉了。

    主持人:

    中间环节,它并不是真正用到影片花在制作当中。

    于冬:

    就像包活一样层层包到最后干活的人也没有积极性。这种电影出来之后它一定失败的,全世界现在这种投资

    包括好莱坞已经很少了,但是去年在中国市场上是特别多的。

    主持人:

    现在会少一些吗?

    于冬:

    我觉得这批失败之后,会有一大批人会冷静了,作为投资来讲失败是一个,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讲面子的一个文化的市场。

    主持人:

    对。

    于冬:

    所以我觉得去年有这么一个现象。但是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刚才大家谈到的一个小成本的电影的胜利,我觉得今年会是,就是2012年以后,就是这几年应该是小成本电影的春天。

    主持人:

    小成本其实并不意味着是小的回报。

    于冬:

    对,就过去呢。

    江小鱼:

    它恰恰回报的性价比比这个大。

    主持人:

    性价比会更高一些。

    于冬:

    对,就过去小成本电影是一定没有空间的,是一定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一个《失恋33天》的成绩让所有的所谓的“权威人士”,包括制片人、包括投资方、包括大导演反思。

    主持人:

    这个时候用“大跌眼镜”这个媒体很愿意的词来描述可能会特别的准确。我们让大家再重温一下大跌眼镜到底是什么感觉,来,咱们看一看在去年的电影票房上创造了奇迹的这些小成本投入的电影。

    (播放短片)

    主持人 陈伟鸿:

    这两部小成本的影片确实是搅起了不小的波澜哈,正可谓是小个头有大智慧。尤其是后面这部,在2011年的光棍节上映的失恋三十三天。横扫,简直是…

    当时我去看的时候,我发现买票的人怎么排队排那么的长,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哈。也就只有几百万的投资,换来了3.5亿的票房,这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一个成绩。这两部影片跟于冬有关系吗?

    于冬:

    这两部都跟我没关系,都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其实这两部都事先都找过我,但是呢…

    主持人:

    尤其在发行上可能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

    于冬:

    对,包括这个尤其是失恋三十三天这个投资方第一次拍电影。我记得还来带着他们管理团队到我们公司来做这个交流。他们是一家游戏公司,说我们要做电影、电视剧了,说有什么经验?我还给人讲了半天,上了半天课。最后人家取得成功,人家没按我这套路,其实我在这么多年经验当中啊,其实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就是我当时给他讲了一个叫“三条腿理论”,这个“三条推理论”是什么呢?一个桌子呀,咱们这么一个圆桌啊,如果有三条腿作为支点,这个桌子桌面是稳的,但是四条腿更稳了。三条腿是比较稳的,不会倒。如果这个桌子有一个腿是虚的,有两个腿是结实的,它也不会倒,起码能立得住。

    主持人:

    勉强能站得住:

    于冬:

    如果有两个都是虚的,那肯定就歪倒了。所以就是“三条腿理论”,就是说“三条腿”是什么呢?剧本、导演、演员,这三个里边如果有两个是比较结实的,大导演、好剧本、新演员没关系的。

    主持人:

    可以调教的?

    于冬:

    对,那么好剧本、大明星、新导演也没关系。如果是这三个里边具备两个因素,这个项目是可成立的。

    主持人:

    这个成功把握就比较大?

    于冬:

    然后我就讲给投资方了,人家还拿笔记,回去开会研究半天,分析半天,这个三个哪头都不占,要不咱们散了吧,别投了。差点给人说黄了这事,最后人家说,反正这也就是有钱的老板,反正也没有多少钱,就100万投资呗,算了,给他们拍了吧,100万美金,结果成功了。

    主持人:

    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100万美金的投资是不属于特别小的一个。

    于冬:

    5000多万美金的票房,在全世界来讲都是就是世界电影的一匹黑马。

    主持人:

    你说到世界电影,我想到之前有另外一匹黑马也震惊过世界影坛,叫《女巫布莱尔》。

    于冬:

    3万美金。

    主持人:

    3万美金,后来是2个亿多美金的这个票房,是非常恐怖。到底这些小成本的电影它是靠什么,来赢得了这么大的票房?你们二位分析一下。

    江小鱼:

    其实到现在为止中国人均也是2年看一部电影,就是整个中国人均2年看一部电影。那么实际上现在整个的各地的这种基础的院线的建设,它为这些小电影提供了一种可放映的可能性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又加上这种所谓的发行和营销这块,现在相对的比较成熟了。那么它愿意用这种小东西来试手,就像刚才说到很多咖啡馆里的那些,那些想投电影的,带有电影梦想的人,他其实也不敢一开始就砸一些像《龙门飞甲》这么一大部片子。只有像于总这样,在这个行业待了那么多年的人,他才敢放这比钱进去。

    主持人:

    就20年的摸爬滚打之后?

    江小鱼:

    也就是说那些媒老板,或者其他人他再有钱,这事他还是有点想淌水,想试试水。那么毫无疑问几百万的片子是最适合的,因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能通过这么一个小麻雀,来测试它对这个行业的适应性和可用性。

    主持人:

    就把这个电影工业的流程,基本上能摸清楚一点?

    江小鱼:

    对,但加上现在业务,加上现在的科学技术,就说现在这种所谓数字电影的出现,那么无形中也提供了很多新导演们进入门槛的,那种机会。那么实际上我们可能在看到这几部盈利的状态之下,其实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大部分的低成本片子还是赔的。因为是我们没有空间给他们放映,还有的确里面很多片子都是跟风的,都是烂片。所以你会看见,当年5年前我记得在这个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北京电影学院5公里的咖啡馆和CBD的两公里的咖啡馆,谈的全是这样,给我来一部《疯狂石头》,你知道吗?现在都是给我一部《失恋三十三天》,你按《失恋三十三天》给我写一部,你按《失恋三十三天》给我倒一部。反正没听一个人说,你按《龙门飞甲》给我来一部,你知道吧,因为那是大菜,他吃不动。你知道就是这些小菜,所以其实我觉得,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这一点。小成本的片子它是盈利可能性大,但是《失恋三十三天》其实我觉得我更倾向于,把它作为一个个案来看待。

    主持人:

    我觉得文艺片是特别容易叫好的一种片种,但是特别不容易叫做的一种个片种,很多都会觉得说,文艺片嘛 ,不过就是送去得奖的一种影片,它真的不一定能够在票房上,创造什么样的奇迹。他们未来的这种市场表现,你觉得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吗?

    于冬:

    种电影呢,其实在我们尤其是过去这两年,注重商业片、注重类型化,然后古装片集中扎堆这样的一个视觉疲倦的时候,这样带有人文气质,带有文化营养,我觉得他们可能会创造票房的奇迹,我相信它会有它的观众群

    ,它会感染很多的观众。

    主持人:

    我们刚才提到的投资,可能是决定一个影片未来走向的其中的一个要素哈。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希望能够打造出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做电影的时候,我们同样也想知道,在这背后是不是同样也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需要我们去遵循?所以我们要问问两位,如果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部好电影的话,的你觉得有哪些要素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来,请你们展开自己的卷轴,继续来贡献一些锦囊妙计。

    好,这次我们看到江小鱼先生,先写完了。我们不妨从旁观者的视角哈,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要素?来,麻烦你展现一下自己的锦囊妙计,来。我们看到,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来。

    江小鱼:

    好的,第一个我觉得首先是类型化,我是基于整个的中国的电影产业的角度来说这三点。第一就是类型化,然后第二,我先念一下,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诚意心。因为我觉得这三点不可或缺,就是类型化,其实我们现在中国并没有特别明晰的在类型化的这个片子并不是特别成熟。

    主持人:

    给我们举个例子。

    江小鱼:

    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通常会,比如我们会有叫做贺岁党,但是我们其实到现在大家依然分不清楚,到底贺岁党指的是在贺岁期间看的电影呢?还是说这个内容上跟贺岁有关的片子?其实这个实际上是一直在混淆的,所以你就看到,我们在贺岁党里面40多部电影,其实喜怒哀乐什么都有,那么实际上我们就是,大家实际上就以为我是在这个党届里面看的电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所谓的类型。那么我觉得如果不类型化,中国电影就无法做到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因为什么,因为所有产品都是分众销售的。那么电影毫不例外,就像你能不能设想,你到一个超市里面,那个萝卜、青菜、洗衣粉、什么衣服、什么酱油都搁在一个柜台上去选择,中国现在电影恰恰就是这样。

    那么第二,我叫想象力,中国现在我觉得中国电影,在质量之所以绝大部分我觉得非常低下。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叫做,在中国最幸福的电影爱好者,是做一个烂片爱好者。因为你看到无数的烂片,能够满足你这种对烂片的满足性。

    主持人:

    而且我的一个朋友说过一句经典的话,说这些烂片为什么不断的冲破我们对于烂片的底线。

    江小鱼:

    对,中国人对于烂片的探索,我觉得毫无疑问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就说因为大家都是在不断的。

    于冬:

    韩国也有很多烂片。

    江小鱼:

    也有,对。但是我们觉得中国比较集中一点。

    主持人:

    你注意一点措词,你旁边坐着一位电影人啊。虽然他没有生产什么烂片…

    江小鱼:

    不含于总这个,就说实际上我们看大部分是没有想象力的,就是那种片子。那么我觉得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我觉得诚意心,其实我觉得中国的相对一部分,电影人它已经上市了做一部用诚意心去拍电影的能力和兴趣,这个是很可怕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电影要有希望,我觉得这三点我觉得密不可分。

    主持人:

    说的非常好哈,来,我们再来看看于冬先生会展现什么样的锦囊妙计?

    于冬:

    我这长了点。

    主持人:

    对,这基本上是以展示书法为主。

    江小鱼:

    再写上于冬俩字,就可以挂在墙上了。

    于冬:

    这么念哈,对。

    江小鱼:

    我帮你拿着。

    于冬:

    产业意识和文化营养,科技手段。

    主持人:

    这是分成了三个部分哈,三个部分是平行呢,还是是相加呢?还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于冬:

    我觉得这是“新三条腿理论”。

    主持人:

    “新三条腿理论”啊。除了前面我们听到的故事、演员、导演,这个可能是从创意本身而言,这个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要符合你刚才提到的这三个标准啊。

    于冬:

    产业意识,我觉得在今天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阻挡不了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已经是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接轨,文化的接轨。从哪个方面来讲恩,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了。那么说中国电影黄金十年啊,其实我们已经面临着一个庞大的电影产业的这个形成。第二个就是文化营养,文化这个东西呀,是我们的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就是中国电影其实最终跟好莱坞竞争是靠我们的文化,我们产业化发展加我们文化的优势,再加上我们技术进步,中国电影会呈现出一批好电影出来。一定的,这个是工业时代、产业化时代必然的产物。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在沉淀个三到五年的时间,当我们的本土市场的体量,在发展300个亿的时候。所以中国电影一定会有一大批优秀影片,强势向海外输出。你不用说现在提出走出去公正,你在本土占据优势的时候,你必然的扩张,海外的影响力就出来了,对。

    主持人:

    另我们欣慰的是,我们正在朝这个目标一步一步的接近哈。但现在当然我们还会有很大的压力,虽然这五年来,中国的电影产业每年都保持着30%的增速。但是如果放到更大的产业格局,也就是国际市场当中的时候,我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一些压力,于冬先生刚才描述的这些愿景,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影片啊。

    (播放短片)

    主持人: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也常常萦绕在两位的脑海当中。

    于冬:

    对,其实现在就是说,中国电影跟好莱坞电影差距是比较大的。就是好莱坞整个的它的电影工业,成熟到什么程度?就是说它的分工之细,它在电影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大批的人才,它的编剧工会,它的导演工会的人才,全世界的人才都到好莱坞去拍电影。再一个它的科技的含量,技术含量是突飞猛进,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好莱坞竞争的时候,我们不在画面上、声音上寻求突破,我们摆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摆在影幕上我们就已经输了。为什么我们当时说?我们跟徐导,徐导也就是说找我这样的老板一拍即合,他跟别人得从猴子变人开始聊。比如跟你那些要钱的那些老板,就5公里范围那咖啡馆老板,我估计得从猴子变人开始聊。怎么拍电影?怎么弄?所以我就说在这一方面呢,就说如果我们不去做,我们的差距会越来越远。我们做了之后,觉得它并不难。然后我们下一次再去做的时候,我们成本还会低,我们技术掌握它了。

    主持人:

    除了这个技术的要素之外,小鱼你觉得这种压力还来自于哪些方面?

    江小鱼:

    毫无疑问刚才那个于总说的这个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我觉得是观念。并不是说给了你20亿美金,你就能拍出像《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这种东西,这里面除了技术之外,我觉得还是观念的事。就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大部分电影,你会发现它还是一个很陈旧的观念和概念,还是一个舞台时代的影像的东西,就是我们从编剧、从导演意识、从技术、从摄影,从各个方面,包括灯啊,包括剪辑等等等等。你会发现我们实际上和主流电影是存在着非常之大的距离。

    主持人:

    在你们看来有没有可能真正出现一部既能叱咤国内市场电影的票房,又能享誉世界影坛的这样一个中国生产的影片出现?我们给它假定一个票房吧,比如说…

    于冬:

    10亿人民币吧。

    江小鱼:

    10亿人民币。

    主持人:

    如果说我们期待,有这样的一部影片出现的话,以现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而言,你们来预测一下,我们需要花多长的时间,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部电影?作为一个秘密符号,写在你们的卷轴上,最后我们来对一下案号啊,看你们的想法一样不一样。

    江小鱼:

    写个数字就行了吧?

    主持人:

    对。于总因为常年写诗,所以他总是写的字数会比你多点哈?

    江小鱼:

    对。我觉得他会签两个字,“同意”。

    主持人:

    他还不知道你写的时间是多少。来,现在我们请展开你的卷轴。不

    江小鱼:

    我吗?

    主持人:

    对,看一看。

    江小鱼:

    我写了一个这个。

    主持人:

    你不写一个2不等…

    江小鱼:

    20,我需要解释一下吗?

    主持人:

    2和20是不相等的,来,当然要解释,我们看不懂。

    江小鱼:

    我说的如果你说的这个国产电影的10亿人民币…

    主持人:

    票房的一个新纪录。

    江小鱼:

    票房的国家电影出现,那我觉得2年之内注定会出现这部电影。

    主持人:

    哦?两年之内啊?

    江小鱼:

    我说注定,为什么说注定呢?不是因为中国电影在这两年中间它在内容上、在艺术上多么进步了而恰恰因为我们中国的电影院,我们在不断的增多。

    主持人:

    影幕数增多了?

    江小鱼:

    对,影幕数增多了,所以要达到这个数字会非常简单。我觉得甚至在这5年之内,出现15亿人民币、20亿人民币的电影,都是可能的。但是你并不是说,你有了一部在内地有10亿人民币,票房的这么一部电影,你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拥有你的真正的话语权。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在短期,不太可能实现。

    主持人:

    它不能代表你的强大是吗?

    江小鱼:

    因为这个我认为需要20年,我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

    来,看一看于冬先生…

    于冬:

    刚才说数字呢,我就补了一个数字。

    主持人:

    补了一个数字哈,本来写的是文字。叫“立足本土市场,融入全球市场”。

    于冬:

    对。

    主持人:

    那这个数字我们需要来解读一下。5年,300亿,1000亿。

    于冬:

    嗯,那么我认为中国电影,5年之内本土市场的票房实现300亿人民币,综合产值实现1000个亿的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什么是电影强国?电影强国就是本土市场,本国电影在本土市场,具有绝对优势。第二,就是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这是电影强国标志。

    主持人:

    谢谢两位非常坦诚的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哈,我觉得我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说每个人都有梦想。其实电影就是一门造梦的艺术,那对于像于冬的电影人,对于江小鱼这样的影屏人来说,电影可能都是他们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和方式。我想当我们伴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伴随着电影这个领域的蓬勃兴旺的时候,面对着越来越庞大的电影市场的需求的时候,无论是作为电影人的你们,或者是作为观众的我们,都能够一如既往的对电影保持着我们不变的梦想,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份希望。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进行到这儿,谢谢于冬先生,谢谢江小鱼先生,也谢谢各位,下次再见!

热词:

  • 《财经热点面对面》中国电影130亿的背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