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东盟第一现场 >

无限风光在“高地”
——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6日 16: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西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挂牌建设人才小高地前,我们没有1个博士,仅有两名研究生,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下,是典型的‘人才荒地’。2004年,我们成为自治区首批建设的人才小高地。经过7年奋斗,今天,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已有近300人,有30名博士,67名硕士、研究生,还柔性引进了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33位专家为客座教授。”说起人才小高地建设给广西药用植物园带来的变化,该园主任缪建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从“人才荒地”到真正的“人才小高地”,从行业内默默无闻转变成高层次人才眼中的“香饽饽”,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变化只是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取得成效的缩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建设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32个,各市、自治区各部门人才小高地96个。这些人才小高地,正由点成线,由线成面,逐步构筑起人才新优势,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初秋的季节里,盘点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取得的成就,累累果实清香诱人。

  求才若渴造“特区”

  得人才者得天下。高层次人才,对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

  跨入21世纪的广西,要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迫切需要获得高层次人才的支撑。

  然而,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广西的现实是:经济实力、科研水平、人才基础都比较薄弱,要想大规模、全方位地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很大难度。

  “人才小高地”,就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集中各方力量,利用特殊政策和措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精心打造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特区”。

  从2004年至2009年,按照“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要求,广西分三批精心遴选了3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这些小高地的建设载体,绝大多数分布在自治区重点产业和优势行业,项目和产品研发水平处于全区龙头、国内前列,科研和生产优势明显。其中,支柱产业人才小高地依托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培育的有色金属、汽车、食品、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等千亿元产业,分别设立了汽车、柴油动力、工程机械、钢铁、铝加工、石化、制糖等人才小高地。特色产业人才小高地则根据自然资源禀赋,选择在人才相对密集,研发水平达到国内或全区领先水平,自主创新方面有较大潜力的优势产业中,设立了现代农业、水牛研发、蚕业研发、中药材良种繁育、医药产业、临床医学等人才小高地。高新产业人才小高地则在知识和技术密集、行业成长性好、产品附加值高,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选择设立了预应力工程技术、特种新材料、软件研发、信息、精细化工、海洋生物等人才小高地。

  建设人才“特区”,走出了一条开放高效、不拘一格的新路子。自治区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小高地建设突出产业、资金、科研优势,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灵活选择组建方式。例如,医药产业人才小高地就是以项目为纽带,由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属重点制药企业共同参与、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小高地。而软件研发人才小高地,是由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批软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产业关联性强、人才聚集度高,其中既有市管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世界500强子公司、深圳IT行业的入园企业等。

  为建设人才“特区”,广西投入专项资金,实行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设单位引才引智,推动小高地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培养人才,在小高地建设单位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的分配激励制度,为小高地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一系列特殊、优惠的扶持政策,奠定了人才小高地的“特区地位”,彰显了小高地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热诚,落实了人才小高地“以一流舞台、一流条件、一流环境吸引和培养一流人才”的承诺。

  机制创新建平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人才小高地推出后,得到各方的呵护和关爱,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保障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实施。各地各单位也不断创新,为小高地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激励手段引入到小高地建设中,用聚集人才、促进科研、辐射产业、推动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小高地建设的成效,成为广西推进小高地建设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研究制定项目化管理方案,小高地建设管理机构、主管部门、载体单位、人才团队就如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包方、监理方、承包方和分包方一样,相互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引才引智成果、人才培养成果、环境建设成果、学术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并根据产业类小高地、学术类小高地和综合类小高地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指标体系。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人才小高地建设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在项目化管理的推动下,各载体单位先后出台350多项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政策规定,创造体制落差,营造优质生态,促进高层次人才快速聚集、充分发挥作用。

  对载体单位来说,能成为人才小高地,是荣誉,更是压力。广西柴油动力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制订了小高地项目化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及十年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了《外聘人员管理规定》、《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等制度措施。为了构筑技术创新大舞台,玉柴先后共投入12.65亿元,与自治区资助的专项资金一起组成小高地建设基金,承担国家级、区级项目科技攻关数十个,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水平逐年提升,发动机产销规模连续8年保持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

  人才小高地建设,也成为各地各部门吸引急需紧缺人才、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南宁市出台建设市级人才小高地的意见,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单位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工作,在项目规划、土地使用、财税以及急需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高新区的软件园人才小高地还出资建立专家公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住房。如今,南宁市已有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0个市级人才小高地;2006年以来开展科研项目达299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部级116项,为建设广西“首善之区”提供了显著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年来,各级人才小高地不仅成为高层次人才在广西创新创业的大舞台,也成为各种人才工作机制政策创新的试验田。

  硕果清香满枝头

  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人才小高地建设,搅活了加快发展的“一池春水”,成为广西人才工作的“一大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3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集聚了博士575名、正高职称人员468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699名,其中,“两院”院士51名、博士生导师191名。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培养专业技术骨干3.437万名,其中选送国外培训、进修、访学860名。小高地已日渐成为广西重要的引才引智平台,为产业发展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例如,广西软件人才小高地建立后,中科院院士何新贵、中科院计算所虚拟现实技术专家王兆其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林湘宁教授、美国电科院张沛博士、遥感技术专家刘燕京、澳大利亚留学博士周少基、留英硕士黄政曦、机器语言翻译专家徐燕博士及虚拟交通仿真专家黎展荣博士等一批顶尖人才先后被吸引到广西,一批国内领先的研发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广西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随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人才小高地在申报课题、承担项目、研发新产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载体单位科技研发水平显著增强。据统计,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总共新增科研项目325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69项、国家级项目40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并成功承办了“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亚洲水牛大会”、“软件与系统工程国际标准化会议”等大型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以广西药用植物园为例,不仅柔性引进院士作为顾问,还在药园建立了“肖培根院士实验室”、“姚新生院士实验室”等一批领军学者的实验室,邀请其麾下的人才创业团队或部分专家学者,常年到药园开展植物栽培、繁殖和生长周期观察等科研工作。药园逐渐成为以药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良种繁育和可持续利用等主题为特色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一个对海内外优秀人才有着强大集聚效应的药用植物研究“人才特区”逐步成型。

  各人才小高地还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以项目研发促进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柳州上汽通用五菱集团借助广西汽车产业小高地的优势,聘请郭孔辉院士为公司重大研发项目顾问,成立了“孔辉汽车—SGMW合作研发中心”,提升了微车研发水平。2009年,五菱微车成为国内第一个年产量和销量均超过100万台的汽车品牌,进一步巩固了其重点产业的地位。据统计,2009年,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仅新产品销售额一项就高达856亿多元,为广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广西正致力于打造产业人才小高地集群,建设区域人才小高地联盟,扩大小高地建设水平和引领范围,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正在打开新的、更为精彩的一页。(记者 陈江 实习生 龙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