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

全球财经论坛:寻找全球变革中的可持续动力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9日 16: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C9E4E13517F4cdcB86DA31F61C8EF2D

    《全球财经论坛》主题讨论:

  陈伟鸿:我们论坛即将正式开始,我们四位嘉宾已经就坐,我们用热烈掌声再次欢迎一下四位嘉宾,来。大家好,欢迎各位关注2011CCTV全球财经论坛,即将过去2011年当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内经济还是世界经济在艰难前行,可能在这一刻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顶层设计,我们在变革当中如何才能掌握持续发展的动力,今天我们将和在座四位嘉宾共同来寻找答案。马上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场上的四位嘉宾,他们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先生,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先生,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先生。在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四位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其实在想如果当他们面对2011世界经济发展变局的时候,他们会微笑多一点还是忧虑多一点,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来了解一下在几位嘉宾当中看到你们世界经济发展变局当中给你们印象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有朋自远方来,我们先从欧伦斯先生说起。

  欧伦斯:首先我想说今天早晨的主旨发言太精彩了,我希望可以CCTV2频道可以在美国有直播,可以让美国人听到,刚才的主旨演讲非常深入,分析也非常深入,我想美国人会非常震惊的,太棒了,所以我要祝贺那几位主旨的发言人。2011年确实就美中关系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两国关系是一度冲上了顶点,又好像跌到了低谷,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我想有的时候可能中国人其实更对美国的经济是比美国人自己还要更乐观一些,就像我们今天早上所听到的那样。2011年早期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在最高峰的时候他跟奥巴马总统会见,这已经是奥巴马上台以后两人第9次会晤,现在可能是第10次,第11次了,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未来三年美中两国元首会见三次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胡锦涛访问美国之后,达到峰顶之后,接下来就是美国的选举,随着美国的选举大战展开,美国有很多人就开始指责中国,好像两国的关系又跌到了低谷。你可能会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其实在美国不管是对人民币的价值,不管是对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不管是中国本土的创新政策,美国人都有一种认为,一种想法,认为好像中国现在在歧视外资企业,也在歧视美国的工人。那么不管你说这种观点对不对,但是美国很多人现在就有这么一种印象,而与此同时在美国共和党也提名了自己的明年的总统候选人,这些人就会说,我们美国人没有犯什么错,都是中国惹的祸,导致美国这么多人失业。
  因为你知道现在美国失业率几乎是9%,可能真实的数据还会更高一些,因为有的人他失业了,但是也有的人可能没有上报上来,所以可能美国真实的失业率会高达15%或者16%,而共和党人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共和党人在说这是中国的错误,所以罗姆尼州长会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他的计划当中有四页是专门攻击美中关系,而且说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美国政府太脆弱、太虚弱,所以就会发现这段时间有很多美中之间的口水战。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总统也不得不摆出一副对华强硬的姿态,为此这都会给美国的对华政策造成影响,但与此同时两国的关系还是有很积极的一面。柳传志先生已经不在这儿了,大家刚才也都听到在2004年的时候有更多中国的投资去了美国,但是如果您是光看美中两国政府的数据,还看不到真正的规模,其实现在有数以十亿、数以百亿计的中国投资去了美国,当然他也买了美国的国债,但与此同时,中国现在有更多投资者去投资一些收益率更高的美国的投资品。那么这其实使得我们两个国家的命运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我与此发现,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那么比如说您看到我们今天另外的三位的演讲嘉宾,他们是不是都在美国留学过的,他们是第一拨。那么在过去几年当中每年去美国留学中国的学生人数都以20%在上升,现在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却有17万,在过去几个月,那么去美国留学的本科生数目更是上升了40%多,这可以说又是两个国家越来越靠近的一个亮点,这都为两个国家的共同繁荣是奠定了基础的,也为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
  陈伟鸿:因为看到更多的变化出现在中美两国经贸往来之上,正像您说在场上三位嘉宾都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的眼中可能看到中美之间的发展或者变革就会看得同样非常清晰,我们也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多的美国经济学家能到中国来,比如欧伦斯先生可以常驻中国,其实您的英文讲得不错,我刚才听到了。刚才你就说他们讲得非常好,他用中文说三位嘉宾讲得非常好。实际上我觉得有的时候如果说双方了解更深入的话,就会消除更多的一些误读,刚才欧伦斯先生说到目前在中美双方理解当中有那么一些误读的存在,我想坐的最遥远的陈志武先生,您待在美国的时间会相对长一些,目前来讲,就欧伦斯先生说到在美国他们对中国是不是真的有如此的一些感触?
  陈志武: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前不久我也在纽约参加一个所谓的内部的讨论,就是关于中美、美中之间的经济和其他关系的一天会议,其中有几位,只有几位来自中国的专家,但是更多的是美国政府和商界,和学界的一些方方面面都对美中关系关心的一些专家和官员。那一天会议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可能是中国方面和美国方面,两边看待同样问题的视角差别真是很大。
  陈伟鸿:比如说在什么样的问题上这个视角差别到让你非常震惊?
  陈志武:比如一天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方专家和官员都是在讲中国应该做什么,基本上在说教中国应该做什么,后来我实在有一点控制不住了,我觉得今天很明显的从美联储到白宫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必须的要做出更多的让步,比如说工商银行,现在正在收购东亚银行的过程中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关卡,就是美联储必须批准收购,因为东亚银行在美国大概有20个左右的分支银行经营部,为了让收购能够成功,美联储必须批准,如果美联储不批准,对工行来说收购东亚银行的意义不是太大。
  当时我跟他们说,这是一个很具体的事,如果这一次美联储像2009年那样子拒绝批准中国民生银行,收购美国的一个叫UCD的社区银行,那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银行,因为在2009年的时候美联储宁愿让UCD银行倒闭,而不愿意让民生银行收购那个城区银行。我说如果今年,如果美联储再做这样的事,我说对于美中经济关系会构成非常大的伤害,因为我可以想象,我说我可以想象在北京的中国的经济、财政,官员和业界的人肯定是会觉得美国的政府官员在处理一些具体的事情上面有非常强的双重标准。当然对那一天会议的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比较奇怪的是,我当时我能感觉到中国方面是怎么想的,也能够了解到美国方面是怎么想的,所以那天总的结果反而让我是可能更加悲观,我就觉得两边的想同样问题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陈伟鸿:对于现在全球经济的变局,你觉得双方会有一致的看法吗?
  陈志武:交流越多肯定让双方的理解会更多,就像欧伦斯先生,我注意到他到中国来的时间和次数远远比我多,因为我每次到国内来都会在一些不同的场合跟他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包括今年2月份在亚布力论坛上面我们也一起碰到,所以我觉得有欧伦斯这样的美国人在,到中国来得很多,参加的活动很多,肯定也是可以帮助在中国的那些官员和业界的朋友更多地了解美国的视角。
  陈伟鸿:是,稍候的时间你们俩角色可以互换,齐心协力来帮我们寻找角色的便利。樊纲先生,如果跳出这样一个区域,在您本人研究的视角当中,现在的变局里最让你关注的是什么?
  樊纲:你刚才说到这句话里面几个关键词,正好是我要讲的一个问题。就在开会,我刚才发言之前我出去了一段时间,因为我在一个国际电话会议上,一个学术研讨会,研究什么呢?研究中美关系。
  陈伟鸿:中美关系。
  樊纲:然后他们在那儿讨论,我还真是插了句话,我说我提一个建议,因为那儿讨论问题是一样的,那里一批美国人,一批中国人,这个会议在香港开,还有一些香港人。美国人说美国人应该怎么,是中国是什么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人说我们也做得很好了,我们,你们美国人做得这么不好、这么不好。
  后来我就说我们做一个研究,而且我们的研究想积极的影响中美关系,我说我们把这些分歧在第一章写清楚,中国人这么说,美国人这么说,我们这些人也不做判断,也没法做判断,而且我们也没有一个方案去解决你们双方的分歧,怎么办?把这个放在这儿,放在这儿之后我们往前看,看什么呢?有哪些领域可以合作?有哪些领域我们想可以从现在开始,我们通过双方的合作,通过一些新的想法、新的办法,来促进平衡、来促进贸易、来促进投资、来促进交流,我们往前看,走两年通过这些东西,走两年、走三年也许条件就变了,我们争论的问题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就刚才你说跳出这个当前的分歧,当前的分歧是解决不了,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只能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讲完这些,就回到你一开始问的问题,就是说2011年、2012年看到世界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我想有一个高兴的地方,美国、欧洲再大,现在已经是50%的世界GDP了,在世界GDP的增长当中现在美欧经济只占30%都不到了,今年应该说最后算账,这都是2010年的事情,最后算账可能更小,因为危机,因为增长率的下滑,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现在GDP总额接近50%,在增长当中占了70%以上。那么这个是使现在世界经济还能够持续有个4%左右的增长,中国的贸易出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环境当中也仍然,也能够在国际化的竞争中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当然有很多挑战,当然也要看到这个世界发生很多变化,和1929年相比,和1930年危机相比已经很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积极地看到这些积极的变化,看到这些有利的因素,来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对发达国家解决现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好的条件,只要世界经济还在增长,美国的出口还可以增,欧洲的出口还可以增长,这些很多问题逐步在增长过程中解决,比只有发达国家要解决这些问题条件要更好一点。

热词:

  • 全球财经论坛
  • 寻找
  • 全球变革
  • 可持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