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公司调查:绿城中国“被破产”调查 >

绿城伤不起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2日 09: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房产调控政策的强压之下,

  绿城再度面临资金链失控危险。

  这一次,

  习惯于大跃进的绿城

  还能找回2009年的好运气吗?

  绿城中国深陷资金链濒临断裂传闻。自“海航以30亿元求购绿城”的消息传出后,业界又疯传“银监会调查绿城有关信托项目”;9月28日,绿城被认为“将主动退市”;到了10月初,绿城放言“大不了一降到底,退出房地产界”。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绿城中国的总市值蒸发了30亿元。

  资金紧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绿城中国2011年的半年报,截至2011年6月30日,绿城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人民币97.46亿元,总借贷人民币约350亿元,净资产负债率达163.2%。绿城成为大型开发商中负债率最高的企业。

  各种“大跃进”贯穿了绿城的公司发展史。绿城中国执行总经理曹舟南认为正是高负债率的发展模式使绿城发展至如今的规模。绿城中国的创始人、董事长宋卫平,素来胆大激进,被视为房地产业内赌徒。

  在此前的两次宏观调控中,绿城都凭借好运气化险为夷。最戏剧性的一次豪赌发生在2009年。当年5月4日,一笔即将到期的4亿美元的高息债务,将绿城逼进破产清算的危局。最终绿城通过发行20亿元的信托计划获取资金,躲过这劫。但有关绿城资金链断裂的传言,仍然四处流传。

  恰恰在这个月,萧条的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大逆转,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楼市的政策。这些利好信息开始在2009年5月的市场销售行情中得到体现。绿城因为拥有大量的可售资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仅第四季度,绿城就卖出229亿。至此,年初还濒临破产的绿城,却在这一年年底一跃成为全国亚军,仅次于万科。

  此后,宋卫平变得更加豪放。他四处出击,屡屡高价拿地。在借债方面,宋卫平也更是大胆。根据公开数据统计,绿城集团尚在运行中的信托计划有14款,公布募集规模累积约85亿元,集团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的贷款,都分别有十几亿元的规模。

  但是,从2010年9月开始的宏观调控,打乱了绿城的步伐。绿城所重点布局的区域,如杭州、北京、上海、南京等,都是限购城市。雪上加霜的是,绿城的项目定位在高端住宅,而这部分消费群体恰恰是政策限购的对象,这直接导致绿城无法效仿定位中低端的开发商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受困于此,绿城的项目开始卖不动了。

  一度,绿城希望通过业务转型战略,用合作、代建和拓展新业务等轻资产的发展模式,保持公司未来净利润的稳定增长。但无奈的是,房地产调控反而不断升级,限购城市越来越多。

  按标准普尔针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压力测试报告,如果2012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0%,有6家企业的流动性将陷入疲软—入不敷出,并出现难以偿付短期负债的风险。如果下降幅度进一步拉升于30%,流动性压力将变得更加严峻。而这6家企业中便包括绿城。

  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绿城濒临破产清算的事件至今还未重演。宋卫平声称,现在绿城没有拖欠地价款,如果能继续按新的发展模式运转下去,“绿城一点问题都没有”。

热词:

  • 绿城集团
  • 大跃进
  • 主动退市
  • 2009年
  • 宋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