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中国手机电视台签约仪式 >
最近,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作业区一口采油井上的管线穿孔,井上的人员马上用手机向采油队副队长曾有信汇报,曾有信一边奔赴工地,一边用手机口头指挥现场实施应急措施,五分钟后,管线穿孔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曾有信感慨说:“在这片死亡之海中,移动通信对我们来说无比的珍贵,这条信息公路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柏油公路。”
曾有信所说的“死亡之海”,就是塔克拉玛干的别名。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这里探险,但他的探险队几乎全军覆灭,仅剩他一人和两名助手生还。因此,他给了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的别名。
为了解决“死亡之海”严重阻碍疆北地区和疆南地区之间交通的问题,1995年和2007年,新疆政府分别建成了轮南至民丰和阿拉尔至和田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公路的建成活跃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给石油勘采带来了方便。但随后的问题出现了,通信手段匮乏开始困扰着人们。
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作业区测试队的赵队长给记者讲述一个让他感触非常深的故事:2004年,塔中一口井上发生了密闭事故,当时天寒地冻,夜间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井上的负责人张鹏发现事故后,心里非常的着急:“离塔中作业区的基地还那远,又没有通信设备,怎么办?”最后,张鹏只好远远地望着塔中作业区基地的灯光往前走,冒着严寒,张鹏走过了无数个大沙丘,从凌晨 4点钟一直走到了第二天早上7点钟才走到塔中作业区基地。
依靠公路为生的江苏人陶化军也深受通信之苦。阿拉尔至和田公路修通后,陶化军和妻子看准了商机,在公路187公里处,办起了一个旅店和一个汽车修理铺,来往的司机和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吃饭和住宿,小店生意也一直挺好。但最大问题的就是打电话难,要联系、采购、运送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汽车零配件都得搭车到110公里外的塔河大桥打电话。
2008年,凭借征服渤海海平面和珠穆朗玛峰峰顶的经验,中国移动把目光瞄准了这片“死亡之海”,做出了对两条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全覆盖的决定。为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曾专程来到新疆进行策划、考察和论证,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持。
“要在死亡之海里建移动通信基站有多困难我有心理准备,但我们能把信号覆盖渤海,能把信号覆盖珠穆朗玛峰,就也一定能把信号覆盖塔克拉玛干的公路。”中国移动巴州分公司的王东拍着公路旁的基站铁塔,回忆接到任务时的心情。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最高温度达67.2℃,流动沙丘占80%以上,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困难可想而知。
单单是铺设通信光纤就比平常费力十倍。别的地方挖一米左右的土沟就可以埋设了,但在沙漠中,前面挖着,后面就被流沙填平了。
“后来我们就往深挖,挖它两米,流沙填了一米,还有一米,总算把光纤埋下去了。不料几天后,许多地段光纤又露出来了,原来,挖过的沙子疏松,被风吹跑了。“四川籍建设人员谢军强回忆说。
不知经过多少次试验,最终的办法是,先用水将沙子浇湿,使其凝结不致坍塌,然后用挖掘机套犁铧,犁出壕沟,再埋设光纤,最后,将密度较高的湿沙掩埋。建设人员们戏称这个办法为“多快好”,就是不省,因为用水太多。水对于建设人员来说太珍贵了,由于水源太远,负责生活用水的水车只能一周送一次水,一车水喝到最后都变了味。
最可怕的是沙尘暴,沙尘暴一起,只要一会儿功夫,工地上的机械设备就变成了沙丘,光挖就得挖半天。一天半夜里,狂风卷走了建设人员住的帐篷,几个人跑去追帐篷,被褥又被风刮跑了,大家只好抱着预制块坐在沙窝里,闭着眼睛任凭风吹沙打。天亮后,人身上脸上和周围世界全是一片黄沙,被褥只在沙中露出一个角。
不过,建设人员没并没有因为吃苦而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真正让他们自豪的是自己的智慧。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昼夜温差超过40℃,为缓解温差对设备的影响,他们创造了“地窖”式基站,冬暖夏凉的地窖,既保护了设备,也节省了空调费用。为了减少流沙对地面基站的破坏,他们还把载波发射机等主要基站设备经密封后架到了离地几十米高的铁塔上,建造了被称为“鸟巢”式基站。
电力是基站建设遇到的另一大拦路虎。建设者们想出了把太阳能、风能、油机三种能源组合的主意。当天空晴朗、日光充足时,72块太阳能板组成的光电系统支撑着设备运转并将多余电能储入电池,供夜晚使用。当连日阴天,电池耗尽时,两台风力发电机组自动开启,继续供电直至云开日出。如若既无阳光、又无足够发电的风力,电池蓄电降至极限时,一台汽油机又会自动发动,保障电源供给。而一旦光电、风电条件具备,油机又会自动熄火。这就彻底解决了沙漠中无电的难题。
现在,在两条沙漠公路总共近1000公里的路途上,高高矗立的通信铁塔首尾相连,组成的一条信息公路,在世界上第一次全程覆盖了如此漫长的沙漠公路。
“移动电话使我这旅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了,30多人的床位住不下,我又用手工钢板搭起了一排新客房。” 陶化军和妻子说。
住在旅馆的汽车司机阿克木也说:“路上能打手机就放心多了,也方便多了,就像今天,我们从塔中过来,路上就用手机定下了晚上在这里住宿的床位和晚饭。要是在过去,这么晚闯到旅馆肯定没住处,只好在车上裹着皮大衣凑合一夜。”
信息公路建成带来的好处,远不止打通手机这么简单,以往,沙漠无人值守油气作业区内遍布着抽油机每台每天的抽油量、流速、流向都要由采油工人定时抄录,工作强度和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费人费时又费钱,如今,采油工人在几十公里外的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每台抽油机的所有数据,原理就是在每台抽油机上的仪表上装备了数据收集器和发射器,将数据传输给附近的移动通信基站,基站又将数据发送到了确定的手机上,光是这一项,就减轻过去采油工80%的工作量。
担负着沙漠运输任务的塔里木沙漠运输公司以及各油田车队有近万辆各类车辆。如何实现在茫茫沙海中,对外出车辆的有效管理、调度和监控,历来令人头疼。移动通信网络和GPRS定位系统的结合,成功的破解了这个难题。在今天的调度室里,所有装备了GPRS定位系统的车辆位置在何处、处于行进还是停止状态、行驶路线方向和时间等情况一目了然。
“建设过程中的确吃了很多苦,但能够让大家打通电话,能够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我们非常满足。”王东笑着说。他还讲了一个让他非常感动的故事,有一次沙尘暴过后,沙尘覆盖了肖塘移动通信基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影响了基站供电。没等移动的人赶去清理,附近草湖乡的农民们就自发地把沙尘擦拭干净了。因为这里的人都知道,通信基站是沙漠通向外界的一条看不见的路,这条路决不能中断!
近日,新疆正在评选新疆精神,王东告诉记者,他也去投票了,他投的是勤劳、进取、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