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破题 >
新华网天津9月14日电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新老矛盾开始交织凸显。一方面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十分薄弱,另一方面,物价不平稳、收入不均衡、社会保障不健全等民生问题凸显。如何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更加有效地解决好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增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相关人士热议的话题。
CPI连续上涨管理通胀压力大
家住天津市紫来花园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到附近的市场买菜,对近年来的物价上涨深有体会。“不但热炒的大蒜、绿豆价格涨得快,这段时间鸡蛋价格也在上涨,已经从前不久的3元多一斤涨到了4.5元一斤。现在去市场,不带上百八十元钱心里都不踏实。”
这种感受不少人都会有。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CPI)继7月份上涨创下新高后,8月份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同比增幅创22个月来新高。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全喜分析认为,2009年,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等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共投放信贷累积近10万亿元;2010年上半年货币信贷4万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2万亿元,但货币供应量还是较为宽松的,这是推高通胀预期的重要原因。
面对通胀压力,政府除了着力控制物价上涨,还可通过补贴等手段弥补和控制通胀对普通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
收入不均衡分配制度要改革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忘记经济背后的“人”,可持续增长也包括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如果只注重经济方面,不注重社会方面,就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通过全球化、工业化等政策已摆脱了贫困,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
“发展的不均衡中,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王全喜说,从各种统计数字来看,近几年居民工资增幅并不小,但存在增长不均衡的弊端,统计中采用的平均数字往往会掩盖这些问题,“比如说,一个人工资增加2000元,而另一个人工资没有变化,平均就是每个人工资增加1000元。”
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徐秀红教授认为,目前我国“两个比重”偏低: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67.3%下降到2
007年的57.5%;二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针对工资成本上涨后,利润空间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承受的巨大压力,徐秀红说,财政税收政策在这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以便为企业减轻税负、缓解压力。比如,分类提高并明确可税前计入成本的月工资标准,对于企业提高员工工资实行减税奖励等。
保障体系不落实启动消费难度大
当前,世界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未排除,美国经济复苏仍然非常艰难,失业率高企、房屋交易率下滑、消费不振。欧洲受债务问题困扰,不得不紧缩开支,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外需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超过60%,靠财政来刺激消费缺乏可持续性,应将关注热点转向自主性增长因素和扩大个人消费上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筹备办公室议题组组长、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说。
而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消除百姓不敢花钱的后顾之忧十分重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让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会嘉宾建议,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例偏低。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不应完全归企业支配,而应当上缴国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这部分收入可用作政府对社保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