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血燕”阴影未消,“兽药”风波又袭来。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通常在“十一”黄金周,各类商家都仿佛被注入鸡血,亏本价、跳楼价……各种口号喊尽,只为搭上难得的黄金周顺风车,拼得一回销量激增。但今年的“十一”,至少对于保健品市场而言,面临的将不再是一次机遇,而是一次危机公关。
在黑加工厂内,兽药摇身一变竟成了“深海胰岛复活组合胶囊”、“男根宝”、“海压宝”等保健品,并销往全国。西安警方日前捣毁了这个制售假冒保健品的黑窝点。经查,在短短半年内,该窝点生产了2400余箱假冒保健品,并有96万板假药已经流入国内市场。
虽然“血燕”事件早已揭露了一些保健品市场中的黑幕,但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兽药的现象,执法人员还是首次遇到。专家指出,兽药只能用于治疗家禽、家畜和鱼类等,适合于动物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特点,但人和动物对药物的反应有时差异很大,人食用兽药后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保健食品绝不能添加兽药。是什么使得这些奸商如此狗胆包天,竟置人命于不顾?
对于商家而言,逐利是其要务:为节约成本,攫取高额的利润,一些商家道德沦丧,干起堪比杀人越货的勾当。这或许是本性使然,难以改变。然而在监管方面,政府可以做的却有很多。
中国保健品市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规范:缺乏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既不完善也不严格,现行的管理制度根本无法保证保健品的安全性。以前这一市场根本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目前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批。然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亟待完善,必须确定具体的和有约束力的刚性标准,使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才可能对不法商家起到震慑的作用。而且在具体执法过程当中,各个部门之间还需要展开联合执法,从打击虚假广告做起,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日常生活的保健心理。
监管不力让不法商家钻了空子,而大众消费意识的淡薄更是助长了这些商家的违法行为。或许很多人喜欢把保健品同药品混为一谈,但事实上,保健品只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任何保健品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证明其对身体真的有保健作用。保健品是食品,有的保健品鼓吹能治病,例如我们往往会听到电视上一些包含激情的声音歇斯底里地介绍着一款款保健品的神奇功效,肆无忌惮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吹牛,从而扭曲消费者的心态,达到牟取利益的目的,严格来讲这些做法其实是违法的。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培养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一个消费陋习: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一些保健品往往价格不菲,而且被冠以“螺旋藻”、“过氧歧化酶”、“卵磷脂”等一些看似科技含量十足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