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xmk >

保健品“套牌”乱象(图)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8日 15: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说起汽车“套牌”,不少人都知道,你可了解保健品也有“套牌”问题吗?最近,减肥产品“左旋肉碱8点瘦”被广州市药监局曝光,其批准文号“卫食健字(2003)第0373号”系套用其他产品的批号。“左旋肉碱8点瘦”的问题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套号”现象在保健品业已不是新鲜事,而且曾经泛滥一时,屡禁不止。

  汽车“套牌”导致被套车主背“黑锅”,保健品“套牌”的后果却是,未经过批准检验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直接危害百姓健康。

  乱象1:姐妹产品一个“号”

  广州市药监局在关于长春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商请协查保健品‘左旋肉碱8点瘦’合法性情况的复函”中称,经查询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数据库,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003)第0373号”的产品名称是“蝶之舞牌减肥胶囊”,并非“左旋肉碱8点瘦”。

  而且广东省药监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审批数据库显示,“左旋肉碱8点瘦”标称的出品企业“广州冠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取得该局核发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州红盾信息网”企业信息上,亦未发现该企业的登记信息。

  巧合的是,记者通过产品网站了解到,“广州冠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出现在“蝶之舞牌减肥胶囊”生产企业之列,“左旋肉碱8点瘦”和“蝶之舞牌减肥胶囊”标称的主要成分也类似,包括葡萄籽提取物、山楂、苹果醋、芦荟、左旋肉碱等,真是堪称“孪生姊妹”。

  乱象2:14个减肥品共披一个“马甲”

  就在广州药监局曝光“左旋肉碱8点瘦”不久,上周重庆市药监局通报,在进行市场监察时发现,竟有14种假冒减肥药同时盗用同一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查获的2700余盒假劣保健食品中,主要是减肥类、增强免疫力类、男性功能类、辅助降血糖和血脂类产品,违法行为大多是套用、伪造批准文号,或是非法添加药物成分。

  “套号”在业界算是老大难问题,翻看这几年各地药监部门的查处信息,“套号”时常出现。比如,今年国家药监局曝光,保健食品“雪域唐清”所使用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40726”系盗用“陕科牌康乐益胶囊”的批准文号;安徽药监部门发现,标示“天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乐力钙”和“钙尔奇D”,实际上“国食健字G20070361”所对应的产品名为“宝健牌迪钙片”。

  市场:网络成“套号品”的温床

  记者走访本地二天堂、海王星辰、建民、老百姓、金康等多家药店,均未发现套号的保健品。反而是在淘宝上看到“左旋肉碱8点瘦”依然有售。

  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向记者透露,由于监管部门加强了抽查的频度,近年来,“套号”现象在正规药店有所收敛,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市场将成为“套号”保健品的又一温床。此外,还有每年的药交会仍存在着大量的套号交易。

  广东省健康保健协会秘书长张咏介绍说,电子商务本身固有的某些缺陷,加之我国现滞后的电子监管存在着诸多漏洞,使得“手段多样”的商家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市场。而王先生则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市场的本性就是逐利”。网络市场起步较晚,我国的电子监管较实体市场监管漏洞更多,风险更小,利润和风险的博弈中,网络市场自然成为了不二选择。

  专家:说白了就是假冒伪劣

  谈及行业“套号”现象,广东省健康保健协会秘书长张咏直言“此类产品说白了就是假冒伪劣”。批准文号好比保健食品的“身份证号”, 我国现行的法规规定,一个批号只能对应一种保健食品。

  然而总有不良商家违法违规,玩出五花八门的“套号”把戏,常见的有:盗用别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或一个产品出问题换个名称包装再上市,批号不变的。还有普通食品套用保健食品的号,最恶劣的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盗用药品批准文号。

  成因高利润:罚款与收益明显失衡

  为何“套号”屡屡出现,张咏表示,每一种产品在申请生产批号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大量的产品试验,而直接套号则“免了一切”,这些没有经过任何试验和检测的药品,必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申请“小蓝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需要一定的周期,常常一年以上;其申请成本也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套号’自然成为了不法厂家变相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润的方法”,张咏说,有些商家违法偷用其他厂家的产品批号;而有些则直接与厂商达成协议,“租用”其生产批号。

  然而这样顶风作案付出的代价却不大。张咏进一步分析,即使某厂商因套号而被监管部门发现,等待它的也不过是数额不算高的罚款,只要及时交上罚款,便再无任何后续影响。“有的商家根本就是明知故犯,罚款与所获收益的利润比,他们心里掂量得很清楚”。他认为,以罚款代处罚,根本不能达到处罚的根本目的纠正。

  王先生向记者坦言,保健品行业的“套号”现象,其根本还是由于“套号”风险与利益比的失衡,“如果加强了监管,风险增大了,套号的风险与利益比自然会降低,市场难度增加后,套号的商家也会主动减少。”张咏建议,目前单一的处罚手段应该更加严厉、多元化,“套号”产品一年内被罚款的次数达到了一定上限,应对其进行停牌等严厉处理。

  低风险:监管存在“灰色地带”

  套号’是监管的灰色地带”,张咏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其余法律法规对于保健品“套号”都只是浅尝而过,目前尚未有明晰的相关法规,“依据都不健全,企业当然可以钻空子”。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也指出,由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缺失,有关保健食品的审批、监管、生产常常遇到无法可依的情况。

  此外,“套号”现象流于广泛,地区跨度较大,执法协调困难;执法队伍人员也相对较少,“客观来说,短时期内还是难以彻底消除套号现象的”。张咏还指出,部分执法人员缺乏主动性,“有人投诉了才去管,这样优哉游哉的心态是不行的”。

  消费支招

  “小蓝帽”不是金标

  药监局网站可查真伪

  从事保健品行业多年的王先生表示,购买保健品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只认有没有“小蓝帽”标志,而不知道“小蓝帽”是什么,对产品批号的了解也不是很明晰。

  虽然“小蓝帽”是保健食品的专有标志,但光看这个是不够的,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之前先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其生产批号,并进行核实。张咏还提醒,消费者注意产品的成分,正确认识保健品的调理作用,警惕夸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