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首届世界浙商大会 >

世界浙商论坛凸显“凝聚、信心、使命”主题 充分诠释浙商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10: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浙商盛会--世界浙商论坛,今日(10月25日)在杭州举行。该论坛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旨精神,凸显“凝聚、信心、使命”主题,邀请2000余名全球浙商代表共聚一堂,通过历程回顾,观点碰撞,理性交锋,问题剖析,共同探讨突围发展之路,凝聚力量,共建家园。这是浙江首次邀请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著名专家、各界名人共商浙江发展,共谋浙江未来,也是继上午的开幕式之后,2011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中国第一个个体户”章华妹来了,“国际护牌第一人”宗庆后来了,“民营汽车工业第一人”李书福来了,“中国网络交易市场第一人”马云来了,“低压电气大王”南存辉来了,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李德麟来了,台湾正大尼龙工业的何纪豪来了、台湾乐荣集团的袁永栋来了、法国著名侨领杨明来了,德国侨界领袖冯定献来了,罗马浙江华侨联谊会的刘光华来了,巴西的青年华人企业家尹霄敏来了,法国华商会的卓旭光来了,美国江浙工商总会的王珏来了,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来了,西班牙的华侨刘光新来了,“全球青田村村长”郭胜华来了,南非浙江村村长李家鼎来了,船王包玉刚的外孙苏骏来了,“有梦想”的新浙江人黄晓捷来了……

    今天,来自世界五湖四海的2000余名浙商精英齐聚家乡,参加由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浙商盛会——首届世界浙商论坛。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协主席乔传秀,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省政法委书记李强,副省长王建满,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徐冠巨,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汤黎路等领导出席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以浙商为主体,由浙商代表对话、演讲为主,配合以专家、政府官员的互动,热点问题交锋,形成一次全球浙商的大团聚、大交流。在论坛上,杰出浙商谈创业艰辛、在外浙商谈还乡情怀,民企和专家针对热点交锋对话,浙商精英谈愿景感言,最后,省委省政府领导深情寄语浙商。

    既有理性的纵深感,又有省内与省外的同步效应——一种浙商心声的共振效应。论坛除了现场的浙商对话之外,也有场内与场外的互动——更多场外的企业家和关心浙商的人们通过网络微博参与了这场精彩绝伦的讨论。在论坛的第三版块“浙商力量山重水复”中,由企业家、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组成的“观察团”一起探讨破难之道、共商发展之策。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还通过微博互动,就温州企业困难问题、民融与民资问题,及走出去与走回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引起与会代表共鸣。

    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浙商聚会

    这是一个出身草根的群体,这是一个敢于闯荡勇于创新的群体,这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努力实现时代价值的群体……浙江是浙商的发源地,浙商是浙江的金名片。浙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温度计。他们既是浙江改革发展的先锋队,又是浙江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他们是市场经济的探路者和推动者,他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健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商在省外和海外约有750万人之多,他们为省外经济和世界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形成了相当于浙江本土经济规模的“省外浙江人经济”。

    但是,现在浙商正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浙商将何去何从?浙商将如何直面困难?将如何再创辉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球浙商必须凝聚力量,破解困难,共谋发展。

    本次论坛以2011世界浙商大会主题凸显“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主旨,以“浙商力量”为主题,以企业家对话互动为主形式,以当前浙商面临的新问题为突破点,邀请全球浙商共聚一堂,观点碰撞,理性交锋,破解困境,传播新锐思想,向企业、政府、社会各界传递浙商信心,共谋浙商创业新路子。

    本次论坛以浙商为主体,由浙商代表对话交流为主,并与专家、政府官员的交集互动。交锋热点问题,激发浙商智慧。内容分“浙商精神筚路蓝缕”、“浙商荣誉报效桑梓”、“浙商力量山重水复”、“浙商使命再造福祉”四大板块。

    论坛邀请到2000余位浙商先驱、浙商元老、浙商新生代,以及省外浙商、海外浙商精英参会。宗庆后、李书福、马云等浙商大腕登台亮相。这是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全球浙商盛会。

    再现浙商敢为人先、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

    从春秋战国的范蠡算起,浙商已有接近三千年的历史。浙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浙江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所在。如今的浙商已成为中国第一商帮。浙商既是拾荒者,又是拓荒者。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企抓住机遇,掀起创业热潮,创业者们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在论坛上,“中国首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向人们回忆起了当时做生意的感受。宗庆后在论坛上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政策给了他一个创业的平台,有了一个创业的机会,所以42岁才开始创业。沈爱琴在论坛上探索了创业创新的开拓之路。

    浙商们在论坛上相互交流,创业初期的困难和忍耐。马云分析了作为一个在现代,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做生意所需要的特质。

    如何将老一代的浙商精神传承下去?这也成了论坛上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沈爱琴之女、万事利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屠红燕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接班之路。杭州奥普电器董事长方杰和浙江盘石董事长田宁也谈了对浙商精神“传承”看法。

    在外浙商与本土浙商互动对话,交流了“出去”和“回来”的感受。

    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浙商;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如今的浙商已成为中国第一商帮。纷纷走出去的浙商,在全世界各地汲取了营养,开花结果,但他们的根始终在浙江。今天,是浙商回归的大喜日子,他们从世界各地全国各省回到了家乡,浙江人民用龙井清茶,用绍兴黄酒来欢迎亲人回家。

    王珏先生,来自美国,是美国S&L航空机械制造公司董事长。他的家乡在温州永嘉,现任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郭胜华先生,来自侨乡青田,旅居法属圭亚那,积极投身于祖国和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曾获得国家民政部授予的“中华慈善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浙江省“爱乡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李家鼎先生侨居在非洲经商,担任南部非洲浙江商会会长,是南非浙江村的村长。三位浙商代表百余万侨居海外的浙商,共同表达到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报效桑梓的赤子情怀。

    来自五湖四海的海外浙商纷纷回家了,他们有:来自香港、现任浙江省政协常委,香港浙江同乡会联合全会长、香港大唐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德麟先生,他的家乡在宁波;来自台湾、现任台湾正大尼龙工业公司董事长的何纪豪先生,祖籍温州市;来自台湾、现任台湾乐荣集团董事、杭州长乐电线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山开发区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的袁永栋先生,他的家乡是杭州萧山;来自法国、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原浙江政协委员,法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温州高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杨明先生,他的家乡是温州瓯海;来自德国、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温州滨海大酒店董事长的冯定献先生,家乡在乐清;来自意大利,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浙江省政协委员,意大利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光华先生,家乡在瑞安;来自巴西,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巴西华人文华交流协会荣耀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巴西尹氏集团董事长的尹霄敏先生,家乡在著名侨乡青田;来自法国,现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浙江省政协委员,法国华商会会长的卓旭光先生,家乡同样在青田;家乡在温州永嘉;来自阿联酋,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原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迪拜中国商品城、迪拜鞋城、迪拜中国轻工城董事长的陈志远先生,家乡在温州鹿城;来自西班牙,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主席团主席,西班牙博尔玛集团董事长的刘光新先生,家乡在瑞安。

    来到论坛现场的每一位浙商都是感慨万千,思乡心切的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用各自的乡音说出了赞美家乡的话-我爱家乡、我为家乡,我永远是浙江人民的好儿女。

    探讨破难之道、共商发展之策

    在这一板块中,针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困难,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刘仁伍、新华社资深媒体人何玲玲以及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等组成的观察员,与邱继宝、李书福等浙商们现场交锋对话,共同探讨浙商面临的困难,共商破解困难再发展之对策。胡福林也通过视频向大家讲述了他此次危机的艰难与感悟。郑宇民等嘉宾还通过微博互动,就温州企业困难问题、民融与民资问题,及走出去与走回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引起与会代表共鸣。

    邱继宝说,三年前飞跃遭遇的危机,可以说是内伤,也可以说是外伤。内伤是发展过快、投入过大,创新有所超前,制度有缺陷。外伤则是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猛涨。当时他唯一的信念就是“不管怎样受难受苦,绝不会让飞跃的员工下岗,更不能让飞跃这块民族品牌倒掉”。当时省领导给了十六个字的药方“解决当前、立足未来、标本兼治、转型升级”,现在觉得这16个字比送给企业16个亿更重要。倒逼机制,使飞跃实现了大转型,08年的飞跃是生不如死的一年,09年的飞跃是艰难转型的一年,2010年是飞跃转型中取得大效益的一年。

    李书福说,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前全人类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全球的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这么一大块的力量直接冲向全球市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都因其而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研究经济运行的一些新的规律,不能只期望政府给政策来化解困难,而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要在这种背景下来认识一个新的世界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是根子。

    周其仁说,李书福说什么不重要,他做什么非常重要,李书福去收购沃尔沃,不管这个事情最终结果怎样,至少挑战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来中国就是卖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如果我们不学会花钱,不学会到全世界布局,我们跟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李书福开了这个头,中国人赚的外汇可以在全球去布局,去买一些好的品牌,把全球一些好的要素集合起来,组合得好会把中国的生产能力和中国与世界关系协调得更好。市场经济是有起伏有浪潮的,所以企业家是弄潮儿,有起有落,因为市场跟大自然一样,它不会平平发生,不会稳稳当当。对企业家来说,一是要坚定的做事情,二是千万不要失去警觉。全球这场危机简单的讲都是资产负债的危机,国内也好,国际也好,能长久站下来的企业,都会守住一条边界,不要看短期利益多高,不能碰就不能碰,否则就跟吸鸦片一样。

    刘仁伍说,做企业要遵循市场的规律,要认清企业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自身状况来决定自身的发展。从宏观上要把握经济的周期、把握经济的规律,要把握好融资结构,知道自己的企业究竟有多大的规模,有什么样的融资能力,在融资方向上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对企业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从微观上来讲,企业要把握好资金链的情况,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一看形势好的时候就盲目扩张。 国有融资和民间金融是相伴相生的,一部分正规的企业,信用质量好的企业,主要是靠银行的信贷资金,靠直接市场的融资去支持它。那么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比较小,信用程度不够,在银行得不到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去靠民间资金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企业可能生存得还比较轻松,如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这一部分靠民间借贷的资金来生存的企业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现在出现问题的这些企业,主要就是靠民间借贷来维持生存的企业。

    何玲玲说,作为长期驻守在浙江的记者,我们一直在研究关注浙江民营企业的成长轨迹,见证也记录了浙商的崛起和成长,感慨、感动和震撼无处不在。企业的生生死死它其实是一种常态,只要我们信念不丢,只要我们精神不垮,那一切皆有可能。草可以枯,但只要根不死,一遇到阳光雨露就一定能够继续发芽成长。她呼吁全社会给企业家们、给浙商们更多的容忍度,在他们做的非常好的时候,我们为他喝一声采,在他们非常困难的时候,说一声加油。

    论坛开通了微博通道,有很多网友通过微博向论坛提问,浙江省工商局长郑宇民回答了部分博友的提问。

    博友提问:最近看到网上很多温州的传闻,甚至在讨论要不要救温州,温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真的需要救吗?

    郑宇民说,温州要不要救?温州是中国的温州,我们对温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经济发展,陌生的是它的文化传承。其实温州人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今年的7·23追尾事件,温州人全民动员、紧急救援,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要不要救,救急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小伊伊就是在近乎无望的情况下面被温州救出来的。这就是温州文化的彰显。温州的文化源自永嘉文化,四海一家,义利并举。温州有912万人口,10万个民营企业,35万的个体户,有65万人在全世界各地,175万人在全国各地。温州容纳了全国各地280余万个就业岗位,温州是中国的温州,温州是世界的温州,温州是我们共同的温州。

    温州现在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有许多困难,它对一些旧有的生产方式要做决裂式的告别,这就是不救。但是温州最近几年也生长出许多新兴的生产要素,这就是要保护,要呵护,要支持和理解,这就是要救。救与不救之间全在于温州人的科学实践。温州人经历过无数风雨,04年经过“云娜”,06年经过“桑美”,08年经过金融风暴,曾经沧海难为水,温州人不怕风浪,他们是“浪里白条”。

    博友提问:我比较关注浙江的经济,最近外界又有了浙江出现倒闭潮的说法,有很多企业跑路了,这是不是说明浙商已经风光不在了?

    郑宇民说,倒闭潮、跑路机,很多记者也都在提这个问题,我很耐心的跟他们说,我们有85万家企业,今年新增了10万家,自然消亡的2.5万家,真正非正常关闭的只有200余家,我一次一次的解释,一次一次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其实我们能不能不做“祥林嫂”,我们是不是可以做“阿庆嫂”呢?企业按照自然规律在运行,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有生有死,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碰到困难有的坚守,有的可能退出。

    郑宇民局长讲到邱继宝时说,那一年飞跃发生问题的时候,全省民营企业开会,他没有来。我们就在桌子上把邱继宝的席签摆在那里,第二年我们开民营企业会议,他还是没有来,我打电话问他,他发给我一个信息“痛不欲生,忍辱偷生”。我们看了心里都很酸痛,我也发给他一个信息:“绝处求生,浴火重生”。第三年他还没有来,我们照样把邱继宝的席签摆上去。今年10月9号他给我打电话,主动报名要参加今年的全球浙商大会,他说“铁树已开花,继宝要说话”。

    郑宇民说,那一年赵洪祝书记去看望邱继宝,说你在成就辉煌的时候是国宝,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仍然是国宝。这一句话不只是对邱继宝说,也是对浙江广大民营企业说的,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有一种特质,不吵、不闹、不跑、不倒。要学习沙漠里的胡杨树,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这就是浙江民营企业的特质。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关注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民营企业是战士,是坚守高地的战士,我们要给他们信任,要多一分理解。我们不能给企业唱“四面楚歌”,我们要给他们吹“冲锋号”。有一个典故,有一个书生在家里门口开了一个池,养了一些鱼,他对这些鱼是死是活,是逃走还是留下来总不放心,每过几天就把水放了看看这些鱼还在不在,这样子过一段时间这些鱼全死了。我们要放手、放心地发展企业,信心比黄金重要,信任比信心重要,责任比信任重要。

    博友提问:过去我们政府提出说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出来了,现在政府又号召我们在外的浙商回乡发展,我们也想回来,但浙江资源稀缺,土地还是那点土地,我们回来有空间吗?

    郑宇民说,浙江应该有足够的容纳度。首先,台湾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是0.8亿,韩国每平方公里是0.7亿,江苏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是0.4亿,浙江是0.27亿,说明我们还有空间。质量发展是容纳度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我们现在应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作质量型的发展。一卡车的泡沫不如一粒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三千双袜子不如一个Iphone,质量发展才是我们讲的容纳度。其次,容纳度还是要靠流动性来体现的,这个大会堂坐三千人,上午做一场、下午坐一场就做了六千个人,这叫做流动性。流动性增加是提升容纳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钱塘江的水抽到西湖里来,西湖满了没有?没有满,为什么?流到运河里去了,运河满了没有?没有满,流到长江里去了,长江的水到大海里,大海的水也没有满出来,变成蒸汽、变成云、变成雨又回到了大地上,这就是循环,这就是流动性。走出去是外流,走回来是回流,同时进出是对流,有走进去也有走进来是交互流,先走出去再走回来是循环流,有流动就有空间。

    天下浙商回归,我们流动了就是一个大海洋。浙江有五个海洋,东海——26万平方公里,商海——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主的商品贸易市场,50多万个商品覆盖全世界,人海——700万浙商分布全球各地,哪里有这么强大的一个特殊力量呢?网络海洋——全国的B2B经营商在浙江落地的有70%多,还有文化海洋——浙江是文化大省。老百姓说我们浙江人真有福啊,我们是摇着河姆渡的小船,穿着丝绸织成的睡衣,捧着南宋官窑的饭碗,然后喝着卧薪尝胆的老酒,唱着情意绵绵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有这样的文化情怀,可惜就是没有把文化产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放大。韩国人的“玛格丽”大家都知道,全球有名的,浙江人叫甜酒酿。他做成了文化,我们做成了点心。所以浙江是一个很有文化的省,浙江的空间是很大的,只要思想转换,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思路,浙江就有浩浩荡荡的发展经济象海洋一样的大空间。

    当主持人问到如何看待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问题时,郑宇民局长说,非法集资在全国各地都有,讲这些人都是在浙江是不准确的。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面,必须要构建一个符合这种基本状况的资金要素供给体制。市场主体多元化了,资金供应也要多元化。那么这个多元化市场化是什么,就是直接融资、社会融资跟过去传统的融资方法做一个合并。大家都知道直接融资现在逐步在扩大,股票、上市是直接融资,民间借贷也是直接社会融资。民间借贷问题现在比较多,不是因为民间借贷本身的问题,而是民间借贷的平台和规则没有建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建立民间借贷的规则和平台,使民间借贷跟整个社会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形成一个强大的民融市场的体系,来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阶段。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应该要有一个配套的民营融资机制。

    畅叙浙商群体的使命和未来

    来自浙江省工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虽然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但浙江市场主体运行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新兴浙商依然源源不断地涌现。截至2011年9月底,浙江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185260户,与上月相比,市场主体总量增长。按同比看,在册企业855749户,与上年同月相比(同比)增长10.37%,其中,在册内资企业826439户,同比增长10.69% ,在册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708447户,同比增长12.89%;在册外资企业29310户(其中分支机构7403户),同比增长2%;个体工商户2285889户,同比增长8.87%;企业集团1909户,同比增长19.16%;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基本面良好。

    办法总比困难多,困境总有出路。浙商群体是一个历经多次磨难的坚韧群体,是一个困难面前总有办法的智慧群体,是一个破解难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群体。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危机,无论是改革中的困难还是转型中的困境,其实他们正在寻找着更好的解决办法。事实上,浙商在演绎“中国第一商帮”传奇的同时,浙商精神也在不断升华,浙商自身在转型、在提升、在超越。

    “四大建设”、产业集聚区、沿海产业带……浙江经济建设的新浪潮,正为广大海内外浙商提供者源源不断的新机遇,海洋经济是浙商圈子内最热的话题之一,同样火热的,还有诸多新兴产业的相关内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等。

    浙江从2006年开始实施“省外浙商回归工程”,旨在鼓励在外做大做强的浙商回归家乡投资发展。如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商贸综合改革试点已经列入国家战略,“四大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这为浙商回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对于未来,浙商们充满了憧憬。

    对于如何迅速进入新的领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论坛上谈了心目中的未来正泰。九鼎投资的黄晓捷讲述了他在浙江投资,作为新浙江人的创业理想。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刚先生的后代苏文骏先生,表达了作为浙商的后人,传承浙商血脉,象前辈一样,爱国爱家,造福家乡。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观看完论坛后,饱含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浙商、我们的家乡人在台上仅仅两个小时的发言表述,使我看到了浙商三十多年的艰辛经历,我深深为之感动。我觉得浙商就是这么辛辛苦苦走过来的,就是这么风风雨雨闯荡过来的,就是这样平地建起了大厦,成为我们建设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今天听得特别入神,我为有这么一支队伍深感骄傲。我是噙着泪花看完整个全过程,因为大家的每一言每一语都令我深为感动。我本想说四句话,希望浙商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思源思进,事实上他们刚才的发言都已经作了很好的回答,我更坚信未来他们会用实践做出更好的回答。

    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在会上说,民营经济是在浙江起家的,浙商是我们浙江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资源,服务浙商、感召浙商是我们政府的责任。夏宝龙深情寄语:希望集浙商之巨大能量、促进我们浙江的转型升级,使我们浙江继续走在前列。

    (注:所有领导、专家、企业家讲话均以论坛现场发言为准)

热词:

  • 世界
  • 浙商论坛
  • 凝聚
  • 信心
  • 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