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经济半小时]新转变 中国行(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创造(2010.06.13)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3日 23: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进入[经济半小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中国经济最为关键的一年,如何转?怎么转?我们邀请厉以宁等著名经济学家,走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深入一线,共商转变之道。这次首站来到的是珠三角。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习惯于靠海外订单赚取微薄利润的出口加工基地,一时间陷入了冰点。对它们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迈上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最现实也是最急迫的一条路。


  21世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已是全球加工生产中心,掌握了一定的生产主导权,但我们长期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贸易主导权却离我们很远。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已经显现出发展隐忧。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我们显然是刚刚上路。
  在海西区的核心地区泉州湾一带,聚集了53家上市企业,形成了产值近2千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如著名的安踏、匹克、九牧王、361度等几十个知名品牌都在泉州,它们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走过的路也许能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关注的并不是中国制造了多少,而是中国在制造什么,“中国制造”的价值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危局和机遇
  5月7日,泉州市政府企业上市办公室正在挂牌。作为泉州市独有的政府机构,上市办一直非正式地存在,在50多家企业陆续上市并创建众多知名品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上市办副主任刘曙庆告诉记者,在10多年前,这里只有厂房,没有品牌。
  泉州市企业上市办公室副主任刘曙庆:纺织、鞋服,这些企业从最开始接触港澳,被外面的侨资带动发展,这个阶段低层次劳动密集型的这个方式,因为门槛比较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泉州湾已形成从抽丝、织布、染整到服装生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金融危机之前,泉州市已经有80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年产值超千亿元,产量占全国的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南部沿海,一些利润率低下的企业最先倒下。福建泉州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20%的企业实行了“并”“转”,众多的知名品牌也受到了冲击。
九牧王是当地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已经发展到生产流水线上几千名员工同时作业,但在之前招收工人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
  九牧王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那么原计划是增加一千人,结果只招收了七百多人。
  民工荒冲击着南部沿海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九牧王这样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也没有招到足够的工人,一些小企业就可想而知了。
  九牧王的董事长林聪颖带领记者参观他的工厂。他告诉记者,这条生产裤子的生产线,已经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线了。他指着流水线上熟练而麻利的工人,赞许不已。但是,他马上又开始不住叹息。因为现在劳动力越来越短缺,越依赖劳动力只会越困难。他告诉记者,企业必须转型,金融危机促使他思考得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