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8日 17: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争相出台措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调研、论证。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究竟哪些行业能够引领潮流成为此轮经济发展的热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还需在体制、机制上做何突破?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平台如何打造?在日前召开的“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论坛”上,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对这些话题展开热议。
七大产业“分座次”
作为国务院的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参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制订的全过程。该部部长冯飞透露,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分析,政府的一些主管部门正在制定有关的规划和文件,逐渐清晰了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七个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
“我们把这七个领域分了两大类,第一类是要把部分领域发展成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就是在GDP当中的占比要到一定的比例。”冯飞表示。根据约定俗成的比例,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在3%左右。另外一部分则要把它发展成先导产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冯飞透露,在这七个领域当中,作为先导产业考虑的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其他四个领域力图用比较短的时间发展成中国的新兴支柱产业。
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正在引导各路资本加大对这些领域的关注。“我们正在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七个行业当中,我们认为新能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表示。李纲认为在这七个行业之中和能源、新能源相关的行业就有一半。其次,中国发展到今天,碰到的很多发展上的挑战都和节能减排有关。中国政府对世界承诺要解决高速发展过程中减排、增长的矛盾。
李纲尤其看好交通能源,他认为在交通能源方面,未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下一代内燃机的技术;第二是以纤维、乙醇为主的燃料;第三是汽车的电动。“这三项东西在中国相对而言技术成熟度比较高一些,有一定的产业化基础。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他们的经济性和商业性也就能逐渐的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帮助减排。”李纲表示。
体制障碍需突破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体制与机制的支持,体制与机制是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体制机制矛盾不容小视,障碍不容小视。”冯飞表示。
他认为,在七大产业领域里,每一个领域都遇到很明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问题,新药的审批问题,药品的定价问题,生物制药进入医保目录问题,以及在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问题等,这些对产业的发展十分关键。而这些仅仅是分行业、分领域看到的具体问题,同时还存在很多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投资审批的问题、产业组织方式的问题、民营经济怎样更顺畅地进入问题。“我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期望在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冯飞表示。
最大缺陷需认清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王震认为,在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过程中,从政府的层面,要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一是营造一个扶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平台。包括孵化器的建设,科技园的建设。另外从资金的角度来说,针对企业成长的各阶段,政府有相应的引导性支持。第三是政策的支持,政策的支持主要来自于税收政策,以及和税收相关的扶持政策的相关支持。
随着中央政府开始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启动了新一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高潮,地方政府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情高涨,各地风起云涌。对此冯飞认为,不排除有些地方打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旗帜,掀起新一轮投资的热潮。“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我们发展的思路是拉项目、争投资,其中蕴含的技术风险极大,是政府不可控的。”他认为,要认真把握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地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技术的不确定。“技术和人才,这是我们最大的缺陷。”他表示。
高新区如何抓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内众多的高新区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对此,上海张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认为,在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将高新区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平台。
刘小龙认为,高新园区可以先走“抓高端技术,打低端市场”之路。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今年上半年,张江的一大批IC设计公司出现了飞速增长,不仅在中国市场,大量产品进入到了印度、俄罗斯和南亚市场。“这个市场的主要表现在是把金字塔的底部做大,在一个合理利润的情况下占领市场,逐步增加我们的品牌知名度,最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山寨打败名牌的格局。”刘小龙表示。
刘小龙还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受到诸多制度性约束,这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破除。比如准入问题,我国很多领域不准民营企业进入;我国还没有恢复双重国籍,如果给大量海外人员恢复双重国籍,他们就可以在中国进行更长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