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揭秘:进口食品售价差高达50% 背后暗藏玄机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9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丹麦曲奇、韩国海、日本糖果、法国红酒、瑞士巧克力、西班牙橄榄油、瑞典三文鱼、意大利乳酪……中秋节临近,商家节前促销战又起。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大批各类洋食品也加入了中秋档的促销,列入了市民的采购单,成为节日货新宠。这反映出进口食品近年来在消费市场逐渐被认可,不过相比传统食品,洋食品虽然有普及的趋势,但价格仍然“高高在上”,还隐藏着很多“不能说的秘密”。

    包含了通关成本 、远渡重洋而来的洋食品贵一些很正常,但比同类的国货贵多少合适,这实在是个问题。暴利正是由此产生。

  现象一 同样饼干价差50%

    市民杨女士最近迷上了丹麦饼干。经朋友推荐,她喜欢上一种“丹麦蓝罐曲奇”,虽然价格比国产饼干贵很多,但挡不住美味诱惑,很快成为这种洋饼干的“粉丝”。一旦成为日常消费品,杨女士开始注意价格,不比不知道,同样的饼干竟然在各大超市差价巨大!

    杨女士专程到市内四区的各大商超走了一圈,发现同样原产地在丹麦,125克装的加仑子曲奇的价格大相径庭:在某德资仓储式超市里卖12.9元,在某台资超市里卖15元,在某日资超市卖到了16.8元,此外还有商家卖到了18.8元……最贵的比最便宜的贵了50%。

    “一直以为都是大超市,价格应该差不多,一比才知道差别这么大!”杨女士搞不清的问题是,有时候两家相邻的超市能为了猪肉贵1毛钱大打价格战,而进口食品价格相差这么大,是商家视而不见还是故意为之呢?

  现象二 橄榄油猫腻也不少

    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近年来在市场走俏,洋橄榄油的价格差同样巨大。“有人用它拌凉菜,还有人用它美容,买的人越来越多。”某商场内进口调味品销售负责人孙先生说,作为一种高档植物油,纯用橄榄油做菜的人还不多,年轻女性用橄榄油护肤的占主流,特别是一些孕妇妈妈,特意买高档橄榄油擦肚皮。不过,价格差依然存在。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以比较有名的西班牙“品利”橄榄油为例,1升装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最低的只要69元,有的卖70多元或80多元,最贵的卖到近百元。

    “这还是大品牌的认知度高,小品牌或者不知名品牌的橄榄油差价更离谱。”孙先生介绍说,不知名品牌橄榄油的差价最多达到两三倍。记者在市场上发现,洋橄榄油多是打着西班牙原产的旗号,类似于红酒普遍被认为法国的好。不过,业内人士说,西班牙虽说是橄榄油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也要看产区才能分辨橄榄油品质,并非西班牙产的都好。

  出路 应合理定价打“亲民牌”

    记者了解到,进口食品主要有两种拿货渠道:走经销商或者直接到厂家拿货。对于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销量的进口品牌,一般走经销商渠道,这样价格有差别但不会太离谱。而直接到厂家拿货,刚刚开发市场的产品,国内商家几乎就可以随意定价了。 “规范成熟的商家有一套合理定价体系。”营销专家朱华江说,这些商家会根据货品的成本,加上20%-30%的毛利销售;而多数商家是能卖多高就卖多高。

    “把消费者当傻子的商家最终要为自己的做法买单。”朱华江说,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总是在不断成熟,他们慢慢会发现,进口食品有大量优质产品,但这不是卖高价的理由,物有所值最重要。用“虚高”价格忽悠消费者的商家,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进口食品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成为市民日常消费的新宠。一方面因为种类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商家开始走价格平民化路线,长久锁定消费者。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人民币升值后,已经开始带动进口食品价格下调,今后这一下调趋势将成为主流。各类商家应该抓住机会,打“亲民牌”走平价路线,加快做大进口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