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调控短期重点向“反通胀”倾斜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2日 09: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为3.6%,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新高。中国证券报认为,从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与保增长、调结构等宏观调控任务相比,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有所加大。在宏观调控基调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遏制通胀、继续管理通胀预期已经悄然上升为短期的政策重点。

    从物价数据来看,9月份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8月增加0.1个百分点。最令人担忧的是,物价环比涨势十分明显。7、8、9月CPI分别环比上涨0.4%、0.6%和0.6%,累计上涨超过1.5%,这意味着三季度以来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加。未来一段时间,物价走势的有利因素在于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少,居住类价格涨幅出现回落态势,以及秋粮产量可能好于预期。不利因素则在于肉禽等部分食品价格仍有可能走高,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将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部分地区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综合上述因素,当前物价上行压力超过了下行压力,尤其是10月份翘尾因素的下行因素较小,CPI涨幅还可能再度走高,甚至达到3.8%-4%。可以说,通胀至少已经上升为经济运行阶段性的主要矛盾。

    三季度宏观经济表现则好于预期。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6%,尽管比二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但应看到一些积极因素的闪现。首先,三季度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稳定在13%-14%之间,月出口总额基本在1450亿美元左右波动,先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势头也明显趋稳。其次,消费方面,9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8%,创近半年新高,其中汽车、家电等重要商品销量出现旺季反弹。再次,当前消费和净出口的经济贡献有所增强,部分高耗能产业产值继续回落。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体现出经济增速回落更多是宏观调控所预期的结果,暂时未出现“二次探底”等风险。

    中国证券报预计,短期内遏制通胀的紧迫性已经压倒了保增长。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高于去年的9.1%,全年物价涨幅则将达到或略微超过3%的调控目标。而且,考虑到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食品价格导致的,这将对普通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实际生活带来影响,宏观调控势必采取相关措施,防止通胀预期转变为现实的通胀压力。

    9月末央行的货币政策例会指出,当前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与以往不同,“管理通胀预期”在此次例会的表述中被置于调控任务首位,10月19日的加息举措无疑是其最好诠释。

    尽管调控政策短期可能向“反通胀”倾斜,但与2007年央行持续加息时不同,当前的物价上涨压力并非来自需求过热。事实上由于基期因素的存在,未来一两个季度我国还可能出现经济增速的下滑。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基调仍将延续,即继续沿着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展开,同时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前瞻性,避免出现“超调”或其他负面影响。

    根据商务部价格监测数据,10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回落态势,一旦当月CPI涨幅再度超过预期,达到4%甚至更高,不排除央行今年底明年初再度祭出加息“利器”。同时,由于国际“热钱”以及国内居民存款活期化等影响,当前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为充沛。如有必要,未来央行有可能继续动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调控政策则将延续“有保有压”的态势。如房地产调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等政策影响将继续显现。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重工业增速继续回落。同时财政政策基调仍然相对积极,如保障性住房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均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正面拉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