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农产品涨价集中在流通环节 炒作引不满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4日 09: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9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了23个月以来新高,这说明了什么呢?2010年10月23日,央视《新闻1+1》播出“阻涨价击战”,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9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了23个月以来新高。数字是抽象的,如果它反映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是我们的生活成本在不断地增加。衣、食、住、行好像什么都在涨价,我们不妨再回到前面的数字,创下新高的CPI同比涨幅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市民1:

  肉、蛋、奶都在涨价,我这儿买的豆角两块五一斤。

  记者:

  去年多少钱?

  市民1:

  今年夏天的时候还一块钱一斤。

  市民2:

  一个这么一丁点的西红柿两块多,我感觉比吃肉还要贵。

  市民3:

  以前的油三块多,现在涨到六块多。

  解说:

  这是北京一个普通的下午,在超市、在菜市场、街头巷尾老百姓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两个字——涨价。

  主持人: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9月份以及第三季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其中备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在9月份同比上涨3.6%。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5个百分点。

  解说:

  10月20号,央行时隔三年首度加息,各方纷纷猜测这可能是针对物价而发。而第二天即将公布的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之中,CPI有可能会走出高点。事实果真不出所料,3.6%再创年内新高。

  盛来运(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居住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贡献了90%。

  解说:

  在昨天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9月份CPI的上涨首先是翘尾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的CPI是前低后高,对今年产生的翘尾影响是1.3个百分点,占同比涨幅的36%,新涨价的因素之中食品价格领跑。

  盛来运:

  因为老百姓经常跟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必需品产生联系,好像感受到现在食品价格涨幅很高,是不是觉得CPI被低估,这是人的感觉上带来的差异。

  解说:

  尽管3.6%已经创下了年内新高,但是还是有公众反映感受比数字要强烈。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做出了说明。

  盛来运:

  在中国,我们现在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还要占比较大的比重,大家熟知的指标叫恩格尔系数。我们恩格尔系数还要占40%左右,而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在20%以下,这中间也有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

  解说: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数字越低说明经济越发达。恩格尔系数偏高说明我国经济尚不富足,也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对普通百姓影响巨大,特别是那些低收入人群。所有的公众共同的疑问是价格还会再涨吗?又是否会由食品而扩展到其它商品?通胀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字幕提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高级研讨会”上支出,中国金融体系面临艰巨系统风险,资产泡沫、通胀等风险将显著上升。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周望军副司长给我们解释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周司长您觉得3.6这个CPI同比涨幅是在一个正常的区间内吗?

  周望军(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

  3.6这个涨幅应该说从经济来讲是比较高的,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二三个月以来的新高。3.6的构成主要还是食品类的涨价占了75%,体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就是我们所吃的大米、食用油还有肉类都涨价了。另外一类是居住类,水、电、煤气类涨得比较多,大概占了涨价因素的15%。除此之外,衣着类有所上涨,其它的还基本比较平稳。

  主持人:

  大头还是食品?

  周望军:

  食品。

  主持人:

  食品我们看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得比较大,但是如果我们看长期以来跟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价格是低估了。现在如果它涨价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回归,可以这么认为吗?

  周望军:

  可以这么说。因为在整个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国家劳动力统计和资本加快向城市流动。农村这一块应该说生产资源相对的投入较少,要靠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来弥补由于我们生产要素流动不均衡导致的空缺。

  主持人:

  就是对农民进行补贴?

  周望军:

  对农民进行补偿。城镇有工作的人,包括打工的农民都是有工资的,可以涨工资,农民没有发工资,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来弥补。

  主持人:

  要弥补这个剪刀差,对于农民进行更多的补偿,农产品再往下就是食品,它的上涨应当说是一个长久的趋势?

  周望军:

  对。从西方各国,包括东南亚的日本、韩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来看,食品价格有一个逐渐上涨的过程,上涨到什么程度最后就合理了呢?上涨到农民工出来打工和在家里养猪、种地取得的收益差不多,这个时候农产品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主持人:

  说到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从长远来看农产品一定是要涨价的,但是从短期来看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居民不希望承受这么高幅度的涨价,这段矛盾怎么解决?

  周望军:

  今年价格确实涨得比较快,粮食1到9月份涨了12.1%,蔬菜涨了20%多。既然价格上涨的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可逆转,那么政府所能做的事情,或者是宏观调控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把价格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到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主持人:

  我们再回头看一系列的统计局的数字,刚才您提到食品涨幅在比重中占到75%,而且我们看粮或者菜这些必不可少的日用消费者,实际上它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7%和8%这样正常的数字。您说这种涨的步伐还能说是正常吗?

  周望军:

  今年粮食和蔬菜的涨价幅度超过往年。我们做过统计,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们国家粮食价格平均涨大概7%到8%,蔬菜价格也跟这个差不多。今年由于气候异常、灾害偏多,蔬菜价格比往年涨是超过了一倍。粮食价格因为整个农业劳动生产力成本提高比较快,国家通过治理收购价引导农民多生产粮食,保证农民的正常收益。在市场预期和政府引导两个方面作用下,粮食价格上涨幅度确实比往年高一些,高三四个百分点。

  主持人:

  一方面农产品价格长期来看一定是上涨的,一方面我们又希望能够把城市居民的物价上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政府可以做什么?

  周望军:

  政府可以采取这么几个措施:

  第一,利用我们的储备,包括油、肉、食糖、棉花这些大宗商品来平抑市场,价格上涨时我们可以抛售,可以投放一部分储备保证市场供应。

  第二,更深远的层次来看,农产品涨价基本上有合理性,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补贴,比如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给居民发放临时价格上的补贴。我们在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我记得第一次发物价补贴一个月发了10块钱,就是我们生活费里面有50%是发的价格补贴。所以在80年代初价格上涨的过程中,群众对社会的意见还不是那么大的。

  主持人:

  大家现在特别关心,刚才我们反复强调,农产品涨价是一个长久的趋势,那接下来这个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价格。

  周望军:

  从长远来看,农产品价格,包括粮、油、肉、蛋、菜肯定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前段时间看到报道,韩国一棵白菜卖到70多块钱人民币,我们现在才卖到八九块钱,当然我们不能跟韩国比,韩国的价格也是不合理的。我们要把价格控制在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涨价的幅度和速度得到控制,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