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汇率战围绕着“贸易平衡”,但后者并不轻松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于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闭幕,G20成员承诺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根据各自情况采取措施促进实现经常账户平衡;各方还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投票权,中国所持份额将从现在的不足4%升至6%以上。
此次会议的意外之处是美国提出一项富有争议的建议,即各经济体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应限制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沙特等资源输出国除外),以缓和汇率争端,平衡国际贸易。虽然法国、加拿大等国表示支持,但遭到德国和日本的反对,会议联合公报最终没有就全球贸易平衡设定具体指标,使得这一建议变得“很软”。尽管国内外舆论将美国这一提议看作主要是针对中国,以遏制中国出口来寻求全球贸易平衡。但事实上,这一智慧的方案是中国人在IMF年会上首次提出的,并制定了完成目标的时间表。
这一方案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是有利的,他能给予适当的时间完成各国内外失衡的调整,而不是纠缠于当前的汇率水平,因为任何快速的升值以及干预汇率的努力都具有风险,而且各国汇率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是合理的,也没有可操作的标准。事实上,仅凭中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就指责人民币汇率低估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德国、日本等都拥有同样多的顺差,汇率水平是由贸易的平衡性决定,中国可以限制自己的顺差规模,但应作为全球框架的一部分,这才公平。
汇率战争的演进是从中美汇率博弈开始,在美国声称实施第二波定量宽松政策后,美元这艘大船的下沉推高了其他货币,激起全球汇率风浪。美国财长盖特纳曾将全球分成三大货币阵营,即严重低估本国币值的国家,即中国;采取弹性汇率机制的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干预汇率但可接受;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汇价大致合理。因此,美日欧作为同盟,此前一致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并将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区分以孤立中国。目前美国接受了中国限制经常账户盈余的建议来平衡国际贸易,分化了美国与德国、日本等同盟,并将汇率战争引向贸易平衡的方向,降低了中国的汇率压力。
此次会议也传达了一种约束美国的共识,即美国必须稳定自己的货币。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承受着美元贬值带来的热钱冲击,资产价格上涨以及通胀抬头。而造成这一动荡局面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会议在公报中明确警告,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继续推动善变的资本洪流进入新兴经济体。德国经济部长甚至指责美国“过度持续创造货币在我看来是间接操纵汇率”。
全球汇率战争的风险似乎降低,但分歧不是减少而是更多,期待在下月G20峰会上就全球平衡达成共识与具体成果显然并不现实。而中美之间的炸弹引信并未拆除,美国仍然计划在G20峰会后宣布中国是否为汇率操纵国,美国保护主义的立法也在路上,因此,中美之间仍需要进一步的协调。比如,会议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在IMF的比重,权力增大伴随着责任加重,中国应承诺尽快启动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并支持限制贸易盈余的做法。(21世纪经济报道)